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

问题详情:

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

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勇冠三*。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墙外,诸*乘之,西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与金人旗杂出,金*乱,吾*迭进。敌被*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选自《宋史•韩世忠传》

1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捷闻,群臣入贺             闻:使……听到

B.厥功不细                   厥:他的

C.第优赏之                   第:只是

D.秉将旄,皆其部曲           部曲:部属、部下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被*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B.敌被*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C.敌被*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D.敌被*/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服的马驹。占卜的人把他当做三公,他很生气,认为是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

B.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韩世忠领受君命,率*渡*,巧设伏兵,大败金*。

C.韩世忠英勇善战,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朝野上下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的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韩世忠为官正直不阿、知人善任,又轻财好义,即使他解*归田了,也淡然自如。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2)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大王来何*?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6.选出对下列句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

⑤秦之遇将*,可谓深矣      ⑥蚓无爪牙之利    

⑦北蛮夷之鄙人              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⑤/②③⑧/④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⑧/④⑦

C.①/②/③⑤⑧/④⑦/⑥           D.①⑤/②/③⑧/④⑦/⑥

【回答】

11.C

12.B

13.A

14.

(1)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现(或“出现在小路上”),韩世忠独自率领敢死队兵士与西夏人拼死战斗,敌人稍稍后撤。

(2)适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有诏书下令转移驻守长*。

(3)派遣将领守卫关卡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

15.B

16.C

【解析】

11.

试题分析:C项,第,意为“按次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C“第”后面连接的是“优赏之”,后面句子是“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解释为“只是”显然不当,可以判断选项错误。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以今释古”的例子,如此题“第”就用现在的意思“只、只是、仅”解释,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故应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世忠”“人马”“金人”;谓语动词:“陷”“追至”“ 蹈藉”“溺死”。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比如本语段中写韩世忠设伏大败金人的情景。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是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二是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三是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四是抓住名词、动词以及特殊句式断句。比如本题就是借助名词和谓语动词来断句的。

13.

试题分析:A项曲解文意。“占卜的人把他当做三公”理解错误,原文是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选项A对应的句子是“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应理解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而选项则是“占卜的人把他当做三公”,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1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俄——不久,部——率领,间道——小路,少却——稍稍退却。(2)会——恰逢,使——出使,炊爨——炊具,绐——欺骗。(3)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意外变故。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部”在此处是一个动词,根据后面“敢死士”,可以推断“部”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率领”的意思。特殊句式,判断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表判断,翻译时要加是。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绐”“会”“非常”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学生要这些特殊句式了然于胸,平时要结合典型例句来理解记忆。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然后对选项逐一分析,最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B和例句都是被动句,A是定语后置句,C是宾语前置句,D是状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四、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五、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16.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本题先要理解所给句中的“之”,然后进行分类。经分析理解可知①句中“之”,是动词,到的意思;②句中“之”是代词,是他的意思;③⑤⑧句的“之”,都位于主谓之间,不译;④⑦句中“之”是助词,可译为的;⑥句中的“之”则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比如“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面是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语有关。比如本题是要求选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是否一样。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私⑤秦之遇将*,可谓深矣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这三句中“之”的前面都是名词作主语,而后面都是谓语动词,故用法相同。

【参考译文】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他身材伟岸,目光如电。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没 有驯服的马驹。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他很生气,认为是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韩世忠*岁时,凭借胆大勇敢应乡州招募。他挽强弓骑马*箭,勇冠三*。

崇宁四年,西夏骚扰边境,韩世忠攻克关卡,斩杀敌将,将其首级掷于墙外,诸*乘机发动进攻,西夏人大败。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现,韩世忠独率敢死队兵士与西夏人殊死战斗,敌人稍稍后撤。韩世忠看见敌营中有一个骑士非常勇猛,韩世忠骑马上前将其斩首,敌*大败。

绍兴 四年,这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路入侵。皇上亲笔致书韩世忠,命他整饬防备,图谋进取,言辞恳切。韩世忠接受诏书,感动地哭着说:“主上如此忧虑,臣子怎敢偷生呢!”于是从镇*率领*队渡过长*,使都统制解元镇守高邮,等候金的步兵;亲自指挥骑兵抵挡敌人骑兵,他(命令士兵)砍伐树木作成栅栏,自己断绝退路。

适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有诏书下令移守长*,魏良臣急忙骑马离去。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已离境,立即上马,对将士下令说:“看我的鞭子指向行事。”于是率领*队驻扎在大仪,布下五阵,在二十多处设下埋伏,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魏良臣到金*中,金人问宋的动静,魏良臣详细地把所见到的情况都说了。聂儿孛堇听说韩世忠撤退,带领*队到*口。世忠挥小旗鸣鼓,伏兵四起,世忠*旗的颜*与金人的旗帜相混杂,金*混乱,我*不断推进。敌人披*陷入泥潭,世忠指挥精骑兵四面践踏,金人马都踩死了。世忠又亲自追击到淮水,金兵惊慌溃逃,相 互践踏,溺死者很多。

捷报传来,群臣入朝庆贺,皇上说:“世忠忠诚勇敢,我知道他必定成功。”沈与求说:“从建炎以来,将士未曾与金人迎战一次,现在世忠连连获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他的功劳不小啊。”皇上说:“依次给予优厚的奖赏。”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都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韩世忠曾告诫家人说:“我的名字叫世忠,你们不要避讳“忠”字,避讳而不再说,这是忘忠啊。”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他又*排斥和议,触怒秦桧之处尤其多,有人劝阻他,韩世忠说:“现在害怕祸患苟且赞同,他日死后,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铁杖呢?”

韩世忠好义轻财,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所受赐的田地同编户同等交租。然而他知人善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于*队,拿将旗指挥的,都是他的部下。他解除兵权,罢去官职,在家闲居共十年,淡然自如,好像未曾身居权位。晚年喜好佛教、老子学说,自号清凉居士。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