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经典语录 > /列表

《可爱的诅咒》经典语录

《可爱的诅咒》经典语录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这样人,他 (她)们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对陌生人也是有求必应,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可爱的诅咒”。在他(她)们看来,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崩溃。

心理学家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圣母型人格”。

本书作者是一名心理治疗师,也是一名深受“可爱诅咒”折磨的“圣母”,她曾经在手臂骨折的情况下还坚持为家人开车,甚至一同去划船,直到医生开出诊断*,打上石膏,她才觉得自己可以歇一歇了。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如果不想办法解除这个“诅咒”,人生终将被摧毁。于是,她联系了一位曾经一起工作十年的心理治疗师,尝试*地迈出了解除“诅咒”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为本书“播种”的第一步)。

作者从自己的治疗过程中受益良多,同时,也从寻求治疗的咨询者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在这本书里,她将分享“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

本书不是让人们放弃对这个世界表达善意,而是鼓励过人们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和自由,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好好爱自己。


经典语录

最难处理的其实是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的规则。那是父母或看护人在我们小的时候植入我们大脑的,它们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但我们却很少让它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及我们的现实*世界中),也很少去重新审视他们。

好父母等于无条件的爱加上明确的界限。

经典的“可爱”模式是,因为害怕与别人起冲突而压抑自己所有的愤怒。但是,这最终会导致你无法承受,然后愤怒会以一种看似不受控制的方式表现出来,令我们自己及其他人感到害怕和震惊。

我们为什么要删除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两个主要推动因素 :避免愤怒和寻求认可。

爱开始是有条件的,也可以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爱”意味着没有附加条件,即“纯粹是因为那个人是你而爱你”;而“有条件的爱”是有附加条件的,“我只在你做某些事情或不做某些事情时爱你”。

苏西认为,对自己而言,一条关键规则是:“我必须永远按照那些权威人物的交代去做事。”她知道,这条规则源自童年时代,过度严格的母亲对整个家庭实施的是一种近似于*事化的管理,质疑她的权威的人无疑会大难临头。此外,苏西还提出了另一条经典的“可爱”法则:“我应该常常帮助别人,自己却不能请求别人的帮助。”我经常对自己及来找我的咨询者这样说:“想象某个你喜欢并钦佩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他/她会怎么做?”

“可爱之人”总是有一些纠结的地方,因此他们会下意识地被那些与自己相反的人所吸引。哈维尔 · 亨德瑞克斯( Harville Hendrix)在他的书中非常明确地将这一现象解释为 :得到你想要得到的爱。例如,作为“可爱之人”,我们最终都会选择一个能够将自己及别人的愤怒处理得很好的伴侣,然后我们会把所有需要坚定而自信地与人沟通的任务都交给对方(如拒绝别人、退款、与建筑商打交道等)。但是,这种你唱白脸我唱红脸的角*分配也可能弄巧成拙,让我们产生恐惧、困扰及充满愤恨的感觉。

好父母等于无条件的爱加上明确的界限。如果我不照顾好自己,并找到“为自己加满油”的方法,那么我们将无法有效地为孩子付出。

就像很多“可爱的人”一样,莫妮卡并不认为她自己的精力同样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且她可以自行选择使用它的方式、时间及对象。她潜意识里遵循着这样一条“死板的个人规则”:“当你和其他任何人在一起时,你应该拿出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

我能为莫妮卡做的就是,找到让她能够稳妥地测试她的观念的方法,通过进行一步步小的行为实验让她知道,别人的不喜欢并不会导致难以控制或承受的结果。

很多咨询师都很难感受到任何自我评判或评价。他们已经把这种评价的全力交给了别人,通常这种习惯都源自童年。

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该怎样为人处世,很多深深根植于脑海里的观念源自我们的童年,而且通常可追溯到理*思维能力形成之前。于是,我们才会一直倾向于相信那些错误的、早就不合时宜的观念。

TAG标签:经典语录 诅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