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2019·台州)文言文閱讀(一)王荊公①再罷政,以使相②判金陵。築第於南門外七裏,去蔣山亦七裏,平日乘一驢,...

問題詳情:

(2019·台州)文言文閱讀(一)王荊公①再罷政,以使相②判金陵。築第於南門外七裏,去蔣山亦七裏,平日乘一驢,...

(2019·台州)文言文閱讀

(一)

王荊公①再罷政,以使相②判金陵。築第於南門外七裏,去蔣山亦七裏,平日乘一驢,從數僮遊諸山寺。欲入城,則乘小舫,泛潮溝以行,蓋未嘗乘馬與肩輿③也。所居之地,四無人家。其宅僅蔽風雨,又不設垣牆,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勸築垣牆,輒不答。元豐末,荊公被疾,奏舍此宅爲寺,有旨賜名報寧。既而荊公疾愈,稅城中屋以居,竟不復造宅。                                       (選自《東軒筆錄》,有刪改)

(註釋)①王荊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職名。③肩輿:轎子。

(二)

荊公退居金陵,蔣山學佛者俗姓吳,日供灑掃,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風墮掛壁舊烏巾,吳舉之復置於壁。公適見之,謂曰:“乞①汝歸遺父。”數日,公問襆頭②安在,吳曰:“父村老,無用,貨於市中,嘗賣得錢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賜也。”公嘆息之。因呼一僕同吳以元價往贖,且戒苟以轉售,即不須訪索。果以弊惡③回猶存,乃贖以歸。公命取小*自於巾腳刮磨粲然黃金也蓋禁中所賜者。乃復遺吳。                (選自《墨莊漫錄》,有刪改)

 (註釋)①乞:給:②襆(fú)頭:古代男子用的一種頭巾。③弊惡:破舊。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去蔣山亦七裏                      (2)公適見之           

(3)且戒苟以轉售                     (4)乃復遺吳           

2.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公命取小*自於巾腳刮磨粲然黃金也蓋禁中所賜者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其宅僅蔽風雨,又不設垣牆,望之若逆旅之舍。

                                                                           

4.兩文都寫罷政後的王荊公,但側重點不同,請結合語段簡要分析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回答】

1.(1)去:距離。    (2)適:恰好。    (3)戒:告誡。    (4)遺:給予,贈送。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釋文言實詞含義時要結合課內課文中相關詞語的含義,課外文言文實詞的考查一般不會超出課內所學範圍。如遇課內課文搜索不到的詞語,也可以用整句句意推測詞語含義的方法來解決,所以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後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含義。

第①句的含義爲:距離蔣山也有七裏。據此推斷“去”字的含義爲“距離”;第②句的含義爲:荊公恰好看到他。據此推斷“適”字的含義爲“恰好”;第③句的含義爲:並告誡他如果已經出售他人。據此推斷“戒”字的含義爲“告誡”;第④句的含義爲:又重新送給吳某。據此推斷“遣”字的含義爲“給予,贈送”。

2.公命取小*/自於巾腳刮磨/粲然黃金也/蓋禁中所賜者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句子意思讀不懂的時候,也可根據虛詞、對話、修辭、句子結構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習慣句式等斷句。

本句句意爲:荊公讓拿下來小*,從頭巾的邊腳處刮開,露出一塊金黃的黃金,是暗中送給吳某的。根據句意可斷句爲:公命取小*/自於巾腳刮磨/粲然黃金也/蓋禁中所賜者。

3.他的住宅只能夠遮蔽風雨,又沒有設置圍牆,遠遠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解析)

本題考查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爲主,意譯爲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句中的重點詞有:宅,住宅;蔽,遮蔽;設,設置;垣牆,圍牆;逆旅,旅店;句子翻譯爲:他的住宅只能夠遮蔽風雨,又沒有設置圍牆,遠遠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4.

語段(一)寫王荊公住處偏僻,房屋簡陋,出行不坐馬和轎子,是一個生活簡樸、內心恬淡安然的人;語段(二)寫王荊公把宮中所賜的烏巾兩次送給田家子,是一個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的人。

 (解析)

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閱讀語段(一),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寫罷政後的王荊公所住的房舍,房屋破舊,出行都是騎驢坐船,可見他爲人的節儉;語段(二)寫一次王荊公贈送一塊舊烏巾給一位農家子吳某,吳某嫌舊,賣與別人,王安石得知派人重新購回,取出內藏的金子,又重新贈於吳某,可以看出他善良、有同情心、大方。

附:譯文:

(一)王安石再次辭去丞相之職後,朝廷讓他到南京任使相之職。王安石在南京城南門外七裏的地方蓋了一所房子,這裏這裏距離蔣山也有七裏,平時他就騎着一頭驢,帶着幾個書童一起去遊覽幾個山中寺廟。想要進城的時候,就乘坐一艘小船,順着河溝泛舟而行,大概從來沒有騎馬或者乘轎的時候。王安石居住的地方,四周沒有人家。他的房子僅能夠遮蔽風雨,而且沒有院牆,遠遠望去就像是旅店的房子一樣。有人勸王安石應該築起院牆,他總是不回答。元豐末年的時候,王安石生了重病,於是寫奏摺請求把自己的房子該做寺廟,皇帝下旨賜名“報寧”。不久王安石病好了,就到南京城中租了一間屋子用來居住,一直到最後也沒有再建造住宅。

(二)荊公辭去官職,退居南京的時候,蔣山有個吳姓的學佛者,每天幫助荊公打掃收拾,這個人是山下種田人家孩子。有一天掛在牆上的一塊黑*頭巾被風吹下來了,吳某再次把它掛到牆上。荊公整好看到,對他說:“給你回家送給你的父親吧。”過了幾天,荊公問頭巾在哪裏,吳某說:“父親老了,沒有什麼用,就把它拿到市場上賣掉了,賣了三百錢給了父親,感謝荊公的賞賜。”荊公聽了長嘆一聲。於是叫來一名僕人和吳某用原價把頭巾贖回來,並且叮囑他如果已經被人轉手賣掉了,也不用再去尋訪了。果然那頂破頭巾還在,於是贖了回來。荊公命人拿來小*,從頭巾的邊腳處刮開,露出一塊金黃的黃金,是暗中送給吳某的。於是再次贈送給吳某。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