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李台州名宗質,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質而罹靖康之亂,母子相失...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李台州名宗質,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質而罹靖康之亂,母子相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

李台州名宗質,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質而罹靖康之亂,母子相失。宗質以父蔭,既長,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馬季思官蜀,宗質曰:“吾求母,東南無之,必也蜀乎?”從之西,舟所經過州,若縣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聲號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歸,不食。司馬家人哀之,必寬譬之,乃飲泣強食,季思秩滿東下,所經復然,竟不得。至荊州,復然。日旦夕號呼,嗌痛氣憊,小憩於茗肆,垂涕。

坐頃之,一乞媼至前,揖曰:“官人與我一文兩文。”宗質起揖之坐,禮以客主。既飲茗,問其裏若姓。媼勃然怒曰:“官人能與我幾錢,何遽問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質起敬,謝曰:“某皇恐,上忤阿婆。願霽怒,試言之,何害?恐或鄉鄰或親族也,某倒囊錢爲阿婆壽。”媼喜曰:“老婆姓異甚,不可言。”宗質力懇請,忽曰:“我姓展。”宗質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媼曰:“官人勿誤,吾兒有驗,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質拜曰:“然。”右袒示之,於是母子相持而哭。觀者數十百人,皆嘆息泣下。

宗質負其母以歸,季思與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輿孝養者十餘年,母以高年終,宗質亦白首矣。

宗質乾道庚寅爲洪倅,時予爲奉新縣令,屢謁之,不知其母子間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質造朝,除知台州。朝士雲:“李台州,曾覿姻家也。覿無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見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後十七年,台州既沒,予與丞相京公同爲宰掾。談間,公爲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喪先太夫人,終身飲恨。聞之,泣不能止,感而爲之傳。

贊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壯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東坡先生頌朱壽昌,至今詠歌以爲美談。若李台州,其事與壽昌豈異也,茲不謂之至孝通於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爲士大夫言之,聞者必泣。人誰無母?有母誰無是心哉?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選自《楊萬里集箋校》)

1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B.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C.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D.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秩,指官吏的俸祿,也用來指官吏的官階、品級。秩滿,是官吏任期屆滿。

B.庚寅,是指我國的天干地支紀年法,十位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形成了六十個干支。

C.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本文中的“先太夫人”是指作者已經故去的母親。

D.孝悌:孝,指對兄長要孝順,服從;悌,指對父母要敬重,順從。秦漢《孝經》則進一步指出“孝爲百行之首”。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宗質出生後因戰亂母子失散,長大後曾四處尋訪母親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飯不思,黯然神傷。

B.作者楊萬里素來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後,才寫作此文,並在士大夫中傳頌其事蹟。

C.爲一位官員作傳,不注重其*事功,卻記敘其尋母盡孝之事,楊萬里有褒揚孝道、規勸世風之意。

D.文章記李台州事蹟,以尋母、認母、侍母爲線索,集中筆墨描寫認母場景,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18.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季思秩滿東下,所經復然,竟不得。

(2)宗質起揖之坐,禮以客主。

(3)若李台州,其事與壽昌豈異也,茲不謂之至孝通於神明乎?

【回答】

15.B

16.D

17.B

18.(1)季思任期已滿,向東而下,所經過的地方李台州仍然這樣,始終沒有找到。(2)宗質站起來向她作揖請她坐下,用主客之禮禮待她。(3)像李台州,他的事蹟難道和朱壽昌有什麼不同嗎?這不就是所說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嗎?

【解析】

15.

試題分析:A項斷得比較混亂,比如將“不待求母”分開了,“求母而母存”講不通。C項和D項將“未嘗失母”斷開了。而“未嘗”就是“不曾”的意思,是個副詞,一般會和一個動詞緊挨。“彼有未嘗”講不通。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16.

試題分析:D項,“孝悌:孝,指對兄長要孝順,服從;悌,指對父母要敬重,順從”錯。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此類題要注意積累。

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17.

試題分析:B項,“素來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錯,原文“後十七年,台州既沒,予與丞相京公同爲宰掾,談間,公爲予言李台州母子事……聞之,泣不能止,感而爲之傳。”說明作者確定是在李台州死後寫的這篇傳。但是,作者是在和丞相京公同作宰掾的時候聽到對方說起李台州母子的事蹟的,然後出於感動,寫了這篇傳記。並不是素來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8.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首先要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後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翻譯時還要注意句意通順。關鍵得分點:(1)滿、然,竟。(2)揖、禮以客主。(3)豈、茲不謂.......乎?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