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25分)寶   物他的手機響了,是母親打來的,母親告訴他醫院催着交錢。他說,知...

問題詳情: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25分)寶   物他的手機響了,是母親打來的,母親告訴他醫院催着交錢。他說,知...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25分)

寶    物

他的手機響了,是母親打來的,母親告訴他醫院催着交錢。他說,知道了,並叫母親不要着急。

他坐車來到市區的一個叫着“王記”的古董行。

你們這裏收古董嗎?顧林低聲問正在電腦上忙着的一個男人,他是王經理。你有什麼古董?王經理問。

家中有一個寶物,顧林在8歲那年就知道了。寶物是一個瓷瓶。瓷瓶上畫着一幅仕女圖,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機對着瓷瓶各個角度拍了照片。

顧林把手機上的照片翻給王經理看。

瓷瓶現在在哪裏?王經理問。

在家裏。

不知道是真品還是贗品?王經理自言自語。

應該是真品。顧林說。他有點心虛,其實他也不知道是真品還是贗品。母親常對他說,那是你父親一直爲之驕傲的東西……

王經理打了一個電話,一個穿着唐裝的60多歲的老人從樓上下來。人們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學的教授。

顧林把手機送到老教授手裏。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睜大,後陷入深思,後又搖了*。

剛纔聽犬子說瓷瓶在你家裏?能方便去看看嗎?老教授問。

能。他說,不一定賣。

不妨。去觀賞觀賞。你不賣也不妨。老教授說

顧林啊,快點來啊,又催交錢了。母親電話再一次打來。他連連說,知道了。

胎骨薄勻,繪畫細膩,不錯。老教授看到瓷瓶說。

老教授邊看邊摸。他時而嘴角露出一點微笑,時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語。你認識顧開庭嗎?老教授問。

是家父。他說。

他人呢?老教授問。

他住院了,急需要錢,不是這樣我還不賣。您怎麼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過一面之緣。你打算賣多少?

3——30萬,他說。

老教授沉思片刻,說,好,30萬就30萬。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經理付8萬元現金給顧林,還開了一張22萬元的支票,還親自給他寫了個條子。

你怎麼有這麼多錢?母親看到幾捆錢後,驚奇地問。

賣了瓷瓶。他如實說。

也罷。你快去交錢,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錢多。你爸還沒醒轉過來,這次受苦了。母親說時眼裏含着淚。那個撞了他之後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來?

應該能。顧林安慰母親。

兩天後,父親醒了過來。

父親出院後,問瓷瓶賣了多少錢。顧林說,30萬元。

父親說,可以了。

看過瓷瓶後,買家還提到你的名字。顧林說。

他會認識我?不可能啊,這個瓷瓶的主人在*南啊,離這遠着呢,而且又這麼多年了。父親說。

年底的一天,顧林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約他到市黃海咖啡館見面。

是您?他一見面就認出老教授,陪同他的還有他的兒子王經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歡它了,無論是真品還是仿品,我無所謂,看到它親切啊。老教授說,你知道你家怎麼會有這個瓷瓶的?

顧林說,我聽母親說,25年前,父親在*南打工,在一個冬日裏,他救了一個落水的孩子,還救了跳到水裏救孩子的父親。天冷,父親自己差點送了命,這家是開古董店的,就送了這個瓷瓶,聽母親說父親當時還不願意要,嫌棄它不能吃,還易碎,人家開古董店的老闆正好到*北有事,父親帶着瓷瓶順便坐着人家僱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親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經理說。

怎麼這麼巧?顧林笑着感嘆。

其實我那天一看到這個瓷瓶,我就感覺是以前送出去的那個瓷瓶。老教授說,當年我父親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鑑定過的,說是後人仿造的,知道它並不值錢,可是當時我的家裏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們還是把它送給你父親。這些年我們一直愧疚啊,你父親救了我家兩條命,我們卻給他一個不值錢的東西。爲了這個瓷瓶,我們纔在*北開了個分店,就想找到你父親啊。

原來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錢了!顧林說。

不是錢的事,老教授說。我們現在就去見你的父親,瓷瓶我們也帶來了,送出去的東西我們不敢再要回來。這次我找專家鑑定過了,是清代粉*瓷真品。

那值多少錢?顧林問。

最少400萬。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顧林兩次接到母親打來的催款電話,這既交代了顧林家裏當時所面臨的困境,又爲下文顧林賣掉瓷瓶埋下了伏筆。

B.老教授鑑別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顧林家裏看到瓷瓶,立刻感覺到這是一件真品,於是以30萬元順利成交。

C.當年顧林父親救人之後,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見他並非施恩圖報之人,不想因爲救了別人就接受別人的饋贈。

D.顧林在對話中介紹了父親當年救人的事情,這一細節主要是爲了塑造父親的高大形象,同時也補充交代了瓷瓶的來歷。

E.小說以“瓷瓶”爲題,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線索,貫穿全文始終;以“瓷瓶”爲題揭示了小說的主要內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裏看看瓷瓶,顧林說他不一定賣。請結合文本分析顧林此時的心理。(6分)

(3)小說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樣的*格特徵?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以瓷瓶的真正價值“最少400萬”收尾,這樣結尾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8分)

【回答】

(1)A  E(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D給1分;答B.C不給分。)

(2)①他還在爲是否賣掉瓷瓶而猶豫不決。一方面,瓷瓶記錄着父親的榮譽,他不願意賣。另一方面,父親住進醫院急需用錢,他不得不賣。②他對瓷瓶的價值心存疑慮。他不知道瓷瓶的真僞,弄不清它的真正價值,擔心賣了低價。(每點3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3)①知恩圖報。王教授在被救後,爲尋找恩人而到*北開設分店,用30萬元買下認爲是贗品的瓷瓶。②誠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給“贗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價值後毅然把瓷瓶送回。(每點3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4)要點:①從情節上看,結尾與前面關於瓷瓶真僞的懸念緊密照應,使故事情節再起波瀾,又耐人尋味。②從人物塑造上看,豐富了人物*格,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飽滿。③從思想內容上看,讚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懷,弘揚了社會正能量,豐富了作品的主題。④從藝術效果上看,以“最少400萬”結尾,小說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

(1)試題分析:B項,老教授決定以30萬元成交,是因爲他認出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個瓷瓶。C項,顧林父親不要瓷瓶是因爲“嫌棄它不能吃,還易碎”。D項,“這一細節主要是爲了塑造父親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誤。這道題綜合*比較強,既涉及到了對文中字詞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對文章主旨的探究,還涉及到了對文章結構、手法的把握。因此解答時要認真閱讀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結構,研究技法。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小說中人物心理分析,解答時需結合小說中人物的行爲、語言和小說的情節來分析。“不一定賣”,意思很明顯,顧林心裏對是否賣瓷瓶是猶豫的,不想賣,又不得不賣,分析時,考生依據原文分析出不想賣的原因和不得不賣的原因即可。當王經理問顧林瓶子是不真品時,“他有點心虛,其實他也不知道是真品還是贗品”,可分析出顧林並不知道這個瓷瓶的真假;而當老教授問價時,顧林說“3——30萬”,可分析出顧林不能確定這個瓶子的價值,既怕價格低了又怕價格高了;對於瓶子的來歷,顧林是知道的,而且“母親常對他說,那是你父親一直爲之驕傲的東西……”可分析出瓷瓶對父親的重要意義,是父親榮譽的象徵,他不願意賣;但父親車禍住院,醫院“又催交錢了”,使顧林不得不賣掉瓷瓶。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這類題目解答時首先要對小說的情節進行梳理,找出小說中關於王教授的相關描述,然後進行概括。組織*時要先總述王教授的*格特徵,然後結合具體情節加以分析。從文本中可知,王教授本是*南人,離顧林家所在的*北很遠,可是他“在*北開了個分店”,目的就是爲了尋找顧林的父親,要報答顧林父親當年的救命之恩,並在找到顧林後用高價買回自認爲是贗品的瓷瓶,由此可分析出王教授知恩圖報的*格特點;王教授一直尋找顧林父親,是因爲他認爲自己送了贗品給恩人,沒能真正感謝恩人,而心存內疚,所以找到瓷瓶後馬上高價收回,可當他發現瓷瓶是真品時,又馬上送回,表現出他做人誠信的品格。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章結尾的作用,這類題目可從小說情節發展、主題表達、人物形象塑造、表達效果等角度分析。從小說情節發展的角度看,小說情節圍繞瓷瓶展開,從王教授送瓷瓶謝恩人,到顧林賣瓷救父親,再到王教授收回贗品瓷瓶,再到得知瓷瓶是真品而送回,小說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從小說的主題表達來看,收回贗品瓷瓶,得知真品再送回,歌頌了一顆感恩之心、一種誠信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從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王教授得知瓷瓶是真品馬上送回,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飽滿。從表達效果看,用數字結尾,沒有再敘寫顧林聽到後的反應,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考點: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