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鏡匣人間(有刪節)周海嬰我和攝影有緣或許並非偶然。我出生100天便被父親抱去...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鏡匣人間(有刪節)周海嬰我和攝影有緣或許並非偶然。我出生100天便被父親抱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鏡匣人間(有刪節)


周海嬰


我和攝影有緣或許並非偶然。


我出生100天便被父親抱去上海知名照相館拍了照片,自兒時開始潛意識裏對照相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親切感。在鏡頭前我收斂調皮變成乖乖兒,這是鏡頭隨人選擇的奇妙,抑或是我10歲便拿起相機開始記錄人生的機緣。


1948年底,我在離開*前往東北解放區前,花800元港*買下一架祿來Rolleiflex雙鏡相機,因爲經濟拮据,不夠購買配置Tesser鏡頭的,用約低1/5總價買下低一擋鏡頭的Sornar F.3.5機子。1980年我拍《魯迅畫傳》的部分照片,還使用這架120膠片的祿來,結影雖然尚屬鬆軟,終可告慰歷史。


我珍藏着幾本厚厚的黑卡紙老式相冊,貼滿大大小小的照片錯落有致,那時我母親細心地粘貼,有些用了三角形相角。頁面上有很多母親的親筆題字和日期。


在我的數萬張底片中,有一些最爲得意、最有紀念價值的照片。


首先是1948年從*跟隨*人士前往東北解放區時拍下的。當時*人士的活動,對外嚴格保密,沒有攝影記者跟隨,不似現在無論什麼場合,記者風涌而至,快門咔咔、閃光連連。而我的母親處處“*告”要我自量“身份”,謹慎不能犯“錯”,不能隨意走動,不能自行離隊伍拍攝照片……,因此,東北之行雖極爲重要,而照片數量也很有限,我的這幾幀照片也就成了歷史見*的“孤本”了。


其次是“二・六”轟炸的照片。1949年初夏,我從華北大學短期學習結束,廖承志建議我們幾個“孩子”,各自補習所缺的高中文化課程後,第二年去蘇聯求學。這樣,我返回上海舊址霞飛坊尋師回爐。不久,抗美援朝開始,我在三樓陽臺聽到飛機投*轟炸聲,看到竄天的濃煙,這便是 “二・六”轟炸上海盧灣區。沖天黑煙被我拍了下來。隔天我又和表兄馬永慶趕去現場拍攝殘垣廢墟,進入現場時,我們被*衛所阻,虧得那時候我們不知天高地厚的印了名片,叫做“海馬攝影社”,憑這枚小片子,纔得到許可進入*衛圈內。進去後我拍到了一批炸燬的廢墟,還有傷亡家屬悲痛欲絕的鏡頭。今年春天,我又專程去了五*年前的故地,只尋見路邊一塊紀念碑石,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緣故被敲成兩截,又用水泥粘合一起,這種偶然的“不幸”和傷愈,令人嘆息!


再有幾幀燈光人像似可以特別一敘。那是1949年冬,由楊子頤先生介紹我參加了攝影前輩吳寅伯的“上海攝影學會”,他們都是老一輩攝影家。吳老主持學會活動,常請某一方面學者講授各類攝影技術科目,我記得有一次邀請了京劇名演員言慧珠來會充當模特。那天專家教的是燈光“單燈”人像攝影,只用一隻200瓦上下普通聚光燈,另一側面施加一塊白*反光板,調度兩者遠近距離角度方向,獲取不同效果。對演員言慧珠的身形神態並不去刻意“擺佈”,由她自由發揮轉動變化角度,有十幾位攝影家前後左右抓拍,我也擠在邊夾縫裏按快門。過了兩週言慧珠再度到上海攝影學會,大家依次讓她看自己的作品,我是最後一個把“習作”交給她,想不到她看了照片後凝視了我這個最年少的“學徒”,竟開口問“你可不可以把照片送給我?”我受寵若驚當即應允,三張10寸精心製作的照片被她收藏了。


近七十年來,我的攝影興趣不減,從未間斷卻並不連貫,這與時局、運動、心情和工作、生活有直接關係。我拍攝的題材以人爲主,也有隨機的景物,那是我的審美觀和興趣的體現。


在攝影中我找到的是自己的樂趣,如今卻無意間爲大家或小家留下了凝固的瞬間。再看今日,數碼時代來臨,照相機發生徹底*,電子代替膠片,照相機的普及率造就了一代攝影族羣,網絡上以億萬計的照片讓人應接不暇,我依然努力地跟隨時代的腳步,開始用新型攝影器材,擺弄着未知,同時卻也在不停地回味。


12.下面是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作者出生100天,便被父親抱去照像,從此與報影結下了緣份。


B.1949年,作者在上海拍攝到“二・六”轟炸上海盧灣區的珍貴照片,爲歷史留下了凝固的瞬間。


C.作者拍攝的題材以人爲主,也有隨機的景物,這些都是作者審美觀和興趣的體現。


D.作者在攝影中找到了自己的樂趣,即便年逾古稀,依然在努力地跟隨時代的步伐,開始用新型的攝影器材,擺弄着未知。


E.近七十年來,作者攝影興趣不減,從未間斷他那以人爲主要題材的拍攝活動。


13.作者爲什麼說“在我的數萬張底片中,有一些最爲得意、最有紀念價值的照片。”請分點說明之。(4分)


答:                                                                     


                          


14.本文作者周海嬰是著名作家魯迅的兒子。他在文中說“1980年我拍《魯迅畫傳》的部分照片,還使用這架120膠片的祿來,結影雖然尚屬鬆軟,終可告慰歷史。”請結合作品和有關魯迅的知識探究作者爲什麼說“終可告慰歷史”這句話。(6分)


    答:                                                                    

【回答】

B(時間是抗美援朝開始,即1950年);E(並不連貫)(5分);


①東北之行的照片,是歷史見*的“孤本”。②“二六”轟炸的照片,留住了那段歷史。③幾幀燈光人像,在衆多作品裏受到當事者的青睞,最得意。④《魯迅畫傳》的部分照片,可告慰歷史。(4分)


①魯迅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始終活在大家的心中。作者用相機拍下部分照片,爲“大家”留下了凝固的瞬間,留住了歷史。②作者拍《魯迅畫傳》的部分照片,也表達了兒子對父親的懷念之情,爲“小家”留下了凝固的瞬間。③魯迅臨終遺囑:“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作者以此告慰父親,他已遵囑去做,在踏實地生活,並且從攝影中找到了樂趣,沒有去做虛空的事情,請父放心。(6分)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