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13分)地方*制度是*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

問題詳情:

(13分)地方*制度是*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

(13分)地方*制度是*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爲郡縣,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衆官,羣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武帝改漢內史爲京兆尹,中尉爲執金吾,郎中令爲光祿勳,故王國如故。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僕曰僕,秩亦千石。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內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東漢]班固《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書省,凡十一,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疆,與都省爲表裏。國初,有徵伐之役,分任*民之事,皆稱行省,未有定製。中統、至元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丞相,皆以宰執行某處省事系銜。其後嫌於外重,改爲某處行中書省。凡錢糧、兵*、屯種、漕運、*國重事,無不領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學裏,制度本屬一項專門學問。……任何一制度之創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內在的用意,則是斷無可疑的。縱然事過境遷,後代人都不瞭解了,即其在當時也不能盡人瞭解得,但到底這不是一祕密。在當時,乃至在不遠的後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該項制度之外在需要與內在用意,有記載在歷史上,這是我們討論該項制度所必須注意的材料。否則時代已變,制度已不存在,單憑異代人主觀的意見和懸空的推論,決不能恰切符合該項制度在當時實際的需要和真確的用意。

——錢穆《*歷代*得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戰國時期“諸侯更相誅伐”的原因,並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漢代諸侯王國*地位發生了怎樣的演變?(2分)

(3)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行省的*質及創立的目的。(3分)

(4)依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個制度之創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內在的用意”?(4分)

【回答】

【*】(1)原因: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壞(血緣關係疏遠)。(2分)

破解:統一國家;推行郡縣制。(2分)

(2)演變:漢初諸侯王實際統治其封國,分官設職大致模仿朝廷;後來諸侯王完全失去**力(諸侯王國成爲相當於郡一級的行政單位)。(2分)

(3)*質:具有地方行政機構和*派出機構的雙重*質。(2分)

目的:便利*對地方的管理,加強*集權的需要。(1分)

(4)外在:時代的變化。(2分)

內在: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維護君主*統治。(2分)

【考點】本題考查分封制、*主義*集權制度,意在考查解讀材料獲取信息與調動運用知識進行分析、說明、論*問題的能力。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信息“同姓甚衆,然後屬疏遠”“周天子弗能禁止”加以回答;第二小問從材料信息“神靈一統,皆爲郡縣”加以說明。第(2)問,從材料信息“高帝初置,金璽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衆官,羣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加以說明地位的變化。第(3)問,第一小問從材料信息“行中書省,凡十一,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疆,與都省爲表裏”加以說明;第二小問從加強*集權的角度來回答。第(4)問,從材料一到三反映內在用意,從材料四“事過境遷”“時代已變”的信息回答外在用意。

知識點:古代*的*制度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