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問題詳情: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⑤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⑥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⑧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⑩子曰:“三*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6.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於其它三項的是(   )

A、學而時習之     B、溫故而知新     C、曲肱而枕之      D、學而不思則罔

17.下面各項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不知而不慍  慍:生氣           B、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逾:超過

C、人不堪其憂  堪:可以,能夠       D、不捨晝夜   舍:捨棄

18.下面對各段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從第二則中“三省吾身”的內容來看,古代治學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養。

B、第七則告訴我們,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知之、好之、樂之,道出了學習的三重境界。

C、第八則和第六則一樣,都在強調“安貧樂道”的思想,在孔子看來,君子不會爲物質的享受而四處奔忙,粗茶淡飯就能讓他們樂在其中。

D、第十則講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個普通人也要有敢於做統帥的想法。

19.把下面兩個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未若柳絮因風起。

(2)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回答】

【*】

16.D

17.C

18.D

19.(1)不如把它比作柳絮憑藉風在空中飛舞。(2)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

【解析】

16.

試題分析:A、B、C三項中的“而”都是連詞,表示承接關係,是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D項中“而”連詞,錶轉折,解釋爲卻。“而”是中學階段文言虛詞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其主要用法爲做連詞,有以下四種情況:1.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爲“和”、“及”、“又”、“並且”或不譯。2.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爲“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3.表示修飾關係,前項修飾後項,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4.表示轉折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爲“卻”、“但是”、“可是”等。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17.

試題分析:C項中“人不堪其憂”的“堪”應爲“忍受”的意思。出自於《論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人不堪其憂”意思是 別人不能忍受那樣的愁苦。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18.

試題分析:子曰:“三*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意思是孔子說:“一個*隊的主帥可能被奪去,但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奪去。”此句中說的是一個要有志,而不是說有理想。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9.

試題分析:文言翻譯首先要找出關鍵字(重要實詞和虛詞)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1)重點字詞“未若”“因”(2分)(2)重點字詞“日”“三省”“忠”“信”“傳”(2分)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