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復庵記顧炎武舊中涓①範君養民,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爲黃冠②。數年,...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復庵記顧炎武舊中涓①範君養民,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爲黃冠②。數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復庵記

顧炎武

舊中涓①範君養民,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爲黃冠②。數年,始克結廬於西峯之左,名曰復庵。華下之賢士大夫多與之遊,環山之人皆信而禮之。而範君固非方士③者流也。

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史多所涉獵。爲東宮伴讀。

方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以出也,範君知其必且西奔,於是棄其家走之關中,將盡厥職焉。乃東宮不知所之,而範君爲黃冠矣。

太華之山④,懸崖之巔,有鬆可蔭,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稅於官,不隸於宮觀之籍。華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創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東向以迎日出。

餘嘗一宿其庵。開戶而望,大河之東,雷首之山⑤蒼然突兀,伯夷叔齊之所采薇而餓者,若揖讓⑥乎其間,固範君之所慕而爲之者也。自是而東,則汾⑦之一曲,綿上之山⑧出沒於雲煙之表,如將見之,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國而隱焉,又範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東,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⑨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極望之不可見矣,相與泫(xuàn流淚)然。

作此記,留之山中。後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範君之志也。

【註釋】①舊:指明朝。中涓:太監。②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此年明亡。黃冠:代指道士。③方士:古代稱從事求仙、煉丹等活動的人。④太華之山:華山。⑤雷首之山:首陽山。⑥揖讓:作揖和謙讓,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⑦汾:汾水。⑧綿上之山:綿山。⑨宮闕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宮和皇陵。

1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始克結廬於西峯之左               能夠

B.華下之賢士大夫多與之遊           交往

C.不隸於宮觀之籍                   觀看

D.去之茫茫                         距離

16.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範君知其必且西奔              且爲之奈何

B.介子推之從晉公子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若揖讓乎其間                  飄飄乎如遺世*

D.乃東宮不知所之                苟非吾之所有

17.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爲黃冠

從京都(指*)徒步行走到華山當道士

B.方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以出也

當李自成挾持太子和另外兩個王子離開*時

C.伯夷叔齊之所采薇而餓者

(那就是)伯夷、叔齊采薇充飢而捱餓的地方

D.既反國而隱焉

反叛晉國之後,介子推就隱居在這裏

18.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又範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②後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範君之志也

19.填空。

(1)與介子推有關的節日叫            。

(2)顧炎武,又稱亭林先生,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他有一句名言:“天下興亡,           。”本文與《遊褒禪山記》同屬“記”,但本文重在抒情,而《遊褒》重在議論。《遊褒禪山記》中寫道“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       ,可以無悔矣。”

20.作者把範君的華山隱居與伯夷、叔齊的首陽山采薇相比,又由“綿上之山”而想起介子推的故事,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回答】

15.C

16.C

17.D

18.①這又是範君有此志向而不得實現的呀。②以後登這山的君子,不要忘記範先生的志向啊!

19.寒食節(答清明節也可) 匹夫有責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20.一是爲了說明範養民具有與伯夷叔齊相似的節*;二是通過介子推的功成身退而引出範養民現在的“有志而不遂”,黃冠而隱,從而激起讀者的同情和惋惜。

【解析】

15.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歸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據上下文的語境推斷重要實詞的詞義,同時最終也要落實到實詞的推斷上,因而掌握推斷的技巧至關重要。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C.觀:寺廟。

16.本題考查了“之”“且”“乎”“所”四個常見文言虛詞,結合具體用法和語境可知,A.用作副詞,將,將要;B.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 D.所+動詞的所字結構;C.在,然。

17.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文言特殊句式進行重點翻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一般在

直譯的基礎上,而後意譯。整句翻譯時,再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順,表意準確。分析可知,D.譯爲,歸國之後,介子推卻隱居在這裏。

18.翻譯文言首先要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文言特殊

句式進行重點翻譯。一般爲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一般在直譯的基礎上,而後意譯。整句翻譯時,再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順,表意準確。分析可知,(1)“所有志”“不遂”;(2)“君子登斯山者”(定語後置句);無通勿。

19.這是一道文化常識題。本題考查了文學、文化常識知識,平時要注意課堂內外古代漢語知識的積累,且重點識記課本中出現的文學經典名著、名家名作,養成多讀、多記、多理解的習慣。寒食節是漢民族紀念介子推的一個感恩的節日。它的深層內蘊是讓人們崇尚忠貞高潔,懂得自尊、自責、悔過與感恩。

20.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爲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封建社會裏把他們當作抱節守志的典範。

【參考譯文】

前朝太監範養民君,在崇禎十七年夏天,從京都徒步走到華山當道士。幾年之後,才能夠在西峯的左邊蓋了一所房子,取名叫“復庵”。華山下面的賢士大夫,大多和他有交往,華山周圍的人都信任他且尊敬他。可是範先生本來不是方士之流的人。

(他)自幼讀書,愛好《楚辭》;諸子百家的學說以及經書史書涉獵得也很多。在宮中擔任太子的伴讀。

當李自成挾持太子和另外兩個王子離開*,範先生料到他一定將要向西逃,於是拋棄自己的家跑到關中,將要對太子儘自己的職責。但是太子不知去了哪裏,範先生就當了道士。

華山懸崖頂上,有松樹可以遮蔭,有田地可以種菜,有山泉可以取水,不向官府納稅,不列入當地寺廟的財產登記簿上。華山下面有的人資助他材料,就建造了這個住所來居住。(這所住宅)有房三間,面朝東,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我曾經在復庵住過一夜。開門遠望,(只見)黃河的東邊,蒼青的雷首山拔地而起,(那就是)伯夷、叔齊采薇充飢而捱餓的地方,(那些山巒)好象在那兒拱手謙讓,(伯夷、叔齊)本來就是範先生所仰慕並仿效的人呀。從這兒向東,是汾河的一個曲折處,綿山在雲煙中若隱若現,好象看見當年介子推追隨晉公子重耳出逃,歸國之後,介子推卻隱居在這裏,這又是範先生有此心志而不得實現的呀。從這兒再向東,太行山和碣石山之間,是明故都*和明皇陵所在的地方,距離那兒非常遙遠,盡力遠望也望不見了,我與範君(只有)彼此垂淚!

我寫了這篇記,在華山中留下。以後登此山的先生們,不要忘記範先生的志向啊!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