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邵逸夫:唱不盡的“遊子吟”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

問題詳情:

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邵逸夫:唱不盡的“遊子吟”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

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邵逸夫:唱不盡的“遊子吟”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寓所中辭世,終年107歲。這一年,距離他離開出生地上海已經過去了87年。在這87年裡,他有57年在*度過,一手構建了邵氏帝國,疆域橫跨電影、電視,最終登上*圈的巔峰。



在這87年裡,邵逸夫始終是一個在異鄉漂泊的遊子,內心始終恪守著*浙一帶傳統商人的價值觀:以義言商,光耀門楣,澤被鄉里。他一輩子鄉音不改,連電影明星會說上海話的都能得到他的歡心。全國各地的三萬多座逸夫樓,更是將他對上海和內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勤奮,規矩,遠見……但就像電影學者石川所說:在他所有的成功裡,都牢固地盤旋著傳統的中華文化根基。



作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盡的“遊子吟”。大哥邵醉翁於1925年在上海創立的天一影業公司,是邵逸夫電影生涯的起點。邵醉翁為天一確立了“注重舊道德、舊倫理,發揚中華文明,力避歐化”的製片宗旨,這成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條。1964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辦刊物《南國電影》採訪時就這樣說:“我生產電影,核心觀眾就是*人。這些觀眾都喜歡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愛情故事……他們懷念祖國大陸,也懷念自己的文化傳統。”



上世紀50年代,邵逸夫離開打拼了30年的南洋隻身赴港,耗時7年建成了邵氏影城,為*後來的電影工業奠定了基礎,至今仍是*最大的影視拍攝製作基地,被稱為“東方的好萊塢”。在這個影城裡,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極具*田園意韻的鄉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就是邵逸夫親自從幾十部劇本中挑出來的根據民間故事改編的《*山美人》。該片公映後,創下當時*電影票房最高紀錄,邵氏公司因此一舉站穩腳跟。之後,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後拍攝了《楊貴妃》和《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以至東南亞一帶掀起了一股*片的狂潮。1967年,由張徹執導的邵氏新片《獨臂*》公映,重新整理了*影史的票房紀錄,將“邵氏兄弟”和*電影帶入了新武俠時代。在那之後,邵氏出品了《刺馬》《大醉俠》《流星蝴蝶劍》等一系列經典武俠電影。



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俠片都是對兄弟情誼和*湖義氣濃墨重*的渲染,是對忠、義、禮、信的書寫和放大。正是這樣一套與現代契約社會“利”字當頭相抗衡的傳統*價值觀,維繫了當時海外華人社會基本的人倫道德與人際關係;而海外華人對邵氏武俠片的追捧,也使得這套價值觀得以傳播和強化。



1967年,在捕捉到電影業的式微之氣時,他與利孝和等人合資創辦的TVB(*無線電視臺)開播,邵氏帝國版圖延伸到電視領域,並且在那之後的40年裡,牢牢霸佔了五分之四*人的電視遙控器。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式入主TVB,開始陸續出品一系列TVB電視劇。在這些劇集中,很多仍然延續了邵逸夫的故園情懷。比如《*雕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是邵氏最擅長的武俠題材,金庸從此在內地風靡。



邵選夫對人才有一種天然的愛惜。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開設了被譽為“港星搖籃”的訓練班,這裡打造出*演藝圈黃金一代: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趙雅芝、劉嘉玲……盡人皆知的“四大天王”,也是邵逸夫欽點的人選和稱號。



正是在正式入主TVB之後,邵逸夫一方面通過不斷降*作成本而賺錢,另一方面幾乎年年捐出過億資金。邵逸夫歷年的捐助總計超過100億港元,人們熟悉的“逸夫樓”,遍及31個省市的大中國小校。2008年和2013年,邵逸夫向汶川和雅安地震災區各捐款1億港元。他身體力行了自己的那句話:“一個企業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一代宗師溘然長逝,功名起落已是歷史,只有成千上萬座凝結了無數人青春記憶的選夫樓,成為走過一世傳奇人生的邵逸夫無言卻不朽的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