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從歷史深處遞過來的燈——史學家鄭樵偉大的一生楊雪帆在莆田文化史上,鄭樵是獨一無二的...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從歷史深處遞過來的燈——史學家鄭樵偉大的一生楊雪帆在莆田文化史上,鄭樵是獨一無二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

從歷史深處遞過來的燈——史學家鄭樵偉大的一生

楊雪帆

在莆田文化史上,鄭樵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通志》,使他毫無爭議地躋身於*文化的傑出創造者中間。他著述《通志》時居住的三間草堂,數百年來雖然隱沒在廣業裡的茫茫群山中,然而今天,它卻是莆田文化地圖上一條不可不提及的記憶之路。

鄭樵的父親是個太學生,家世並不顯赫。鄭樵自幼在家讀書,日誦萬言,常攀藤到霞溪對岸的溪東書堂與從兄鄭厚切磋學問,縱論天下大事。十四歲時,鄭樵立志讀遍古今書,他和鄭厚一起裹被負糧,到處借書求讀。他走的是一條千百年來被車輪軋出來的坎坷土路。一陣雨過後,路就爛了--南北宋時一個讀書人的生活就是這麼一片泥濘。1119年父親去世!1127年北宋淪亡!

1128年,南宋朝廷恢復以詩賦經義取士。這一年鄭樵25歲,深感入仕如海市蜃樓。他不願再下山應試。他從普天下排隊求仕者的行列中走了出來,回到借書求讀的遊歷路上。對鄭樵來說,這是一種生存態度。

當時,莆田是全國藏書最盛之地。十年間,鄭樵讀遍了十幾處藏書,進而搜盡圖書。他的全部生活就是閱讀。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路上。他以罕見的熱情和高度的獻身精神對待自己的信仰。他為書而活,這樣的人並不是每個時代都有。

1132年,鄭樵在薌林寺旁築修史堂,開始漫長的修史著書生涯。他寫出《詩辯妄》等一系列著作,批判當時的儒學、經學,言詞尖銳,給沉悶的中世紀學術界帶來一股清新空氣。他的影響漸漸超出興化郡和東南一帶。顯然他的世界在夾漈山之外。在修史上,鄭樵極力反對空言著書,主張從事實出發,讓歷史事實說話,因為歷史是生動的例項和經驗。

1138年,他請求朝廷支援他撰寫一部上自羲皇、下逮五代、集天下之書為一書的《通史》未準,就以布衣之身在夾漈山中尷尬地活著,“困窮之極,而寸*未嘗虛度。風晨雪夜,執筆不休;廚無*火,而誦記不絕。”1143年至1147年間,四十歲的鄭樵經歷了弟亡妻喪幼子夭的慘痛的人生,仍不輟於著述。

1148年,鄭樵四十五歲,他又一次出現在行旅上。這回他徒步一千里,打算將140卷自著新書獻給宋高宗。他在商賈雲集、青樓林立的杭州等了近一年時間,最終希望落空。1150年,修史堂被官方查封。鄭樵只好在夾漈山主峰側一個必須穿過大片荒野林莽才能到達的虛谷中另築三間茅屋隱居,這就是著名的夾漈草堂。

在草堂的紙燈籠下,他對史學架構和纂述體例思忖於心,從漫漫無涯的史料中爬梳剔抉,從林林總總的文字建構中尋找話語的行蹤。一切始於寂寞中的思索。山中的生活極其粗糙,裝束和飲食簡單得不能再簡單。1151年,鄭樵續娶遊氏為妻。

次年,新任同安主簿朱熹上山拜見鄭樵。1157年,《通志》初稿完成,一個山林窮儒憑一己之力構築了*史學上的一個神話。

1161年,鄭樵五*歲,二百卷《通志》終於抄寫成書。前後歷時三十年。十年為經旨之學,三年為禮樂之學,三年為文字之學,五六年為天文地理之學、草木蟲魚之學,*為討論之學、圖譜之學。《通志》全書六百多萬字,是*歷史上繼《史記》之後又一部規模巨集偉的紀傳體史書。九月,鄭樵最後一次離開夾漈草堂,進京獻書。他沒有再回來。1162年3月,鄭樵一病不起,於當月初七宋高宗命進《通志》上殿之日,鬱郁病逝於臨安館舍,*烏托邦破滅了,鄭樵歸入真理,留下一部鉅著和那個時代的一種心碎表情。

“破碎”是鄭樵所處時代的特徵。但在人生的碎裂聲中,鄭樵卻奉獻了一部完整的著作,並將它置於中華文化的價值中間。鄭樵在每一個重要的學術領域內,在史學、文字學、音韻學、目錄學、校讎學、文獻學以及自然科學方面,都有開拓*的貢獻;另外,在氏族學,諡法知識乃至音樂領域,也有不可忽視的成就。鄭樵死後,《通志》書稿被朝廷祕*擱置,直到一百三十年後才得以刊印流傳。

為什麼鄭樵會成為鄭樵?在見*了數百年滄桑的夾漈草堂上,對他的研究剛剛開始。今天,當我們重新翻閱《通志》這部偉大的作品,我們發現,這部書籍已被賦予了令人驚詫的長久*,它是不朽的,它和作者將永遠活在偉大的歷史中。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14歲立志讀遍古今書,十年間他不停地閱讀,這些閱讀為他以後寫《通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B.鄭樵是從1132年開始修史的,並且築了修史堂,由於他志不在求官,所以他有向朝廷請求經濟上的支援。

C.鄭樵曾經兩次進京獻書,第一次獻書失敗後,鄭樵氣憤難抑,自己封閉了修史堂;第二次獻書,終於獲得高宗接見,命進《通志》上殿,但他病逝於臨安館舍。

D.鄭樵讀書,不是讀死書,能給學術界帶來一股清新空氣;鄭樵著書,同樣重在創新,立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E.全文是按時間順序來記述鄭樵偉大的一生,通過時間的跨度,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為寫《通志》的長久而艱難過程。

12.鄭樵“立志讀盡古書”,文章從哪些方面來表現這一點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13.“‘破碎’是鄭樵所處時代的特徵”,其中“破碎”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請簡要冋答。

14.美國的比爾•蓋茨在談到他的成功經驗時說:我不比別人聰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面,不過是我認準了一生只做一件事,並且把這件事做得更完美而已。你覺得對嗎?請結合材料中鄭樵的事蹟說說你的道理。

【回答】

11.AE(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B給1分;答C.D不給分)

12.①從時間的跨度來表現,14歲立志,一直到25歲仍沒有中斷;②從讀書的數量來表現,讀遍十幾處讀書樓,還不斷擴大讀書的內容,這才做到了在眾多領域有開拓*的貢獻,甚至在音樂領域也有不可忽視的成就;③求仕與讀書有矛盾時,退出求仕者的行列,走回讀書路,可見其對讀書的熱愛。(每點2分)

13.①國家的“破碎”,他經歷國家淪亡之痛,但沒有中斷他讀書與修史之路;②家庭“破碎”,他經歷了父逝妻喪幼子夭的慘痛人生。③親自向朝廷進獻《通志》之夢破碎,*烏托邦破滅。

14.我贊成比爾·蓋茨的說法。一、一生一事:①鄭樵一生完成了《通志》一書,從14歲(1117年)到到25歲(1128年),花了十年時間讀書,為以後寫《通志》打下堅實的基礎:②從1128年到1162年,他一直在為《通志》奮鬥著,終於完成鉅著。二、完美做好:①他對史學架構和纂述體例思忖於心,從漫漫無涯的史料中爬梳剔抉,從林林總總的文字建構中尋找話語的行蹤。②鄭樵在每一個重要的學術領域內,在史學、文字學、音韻學、目錄學、校讎學、文獻學以及自然科學方面,都有開拓*的貢獻;另外,在氏族學,諡法知識乃至音樂領域,也有不可忽視的成就。

【解析】

試題分析:

11.此題考查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項,他向朝廷請求了支援,但這種支援沒有明說是“經濟”上的,而且從文章中可以看出,朝廷是不準個人修史的,所以才會有查封“修史堂”的行為,那麼這種支援就包括開放個人修史的政策許可;C項,不是自己封閉的修史堂,1150年,修史堂被官方查封;D項,“究天人之際”這句是司馬遷說的,不是鄭樵的志向。所以選AE。

【考點定位】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分析文字的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解答此類多項選擇題,要在整體感知與理解文字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選項的設定,從內容、人物精神、表現手法、語言特點、結構等角度來分析。根據選項內容,在原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資訊源,要把所有的資訊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選項與原文材料進行比較,找到兩者表達的資訊是否完全一致,核實選項是否完整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資訊。對於有多個資訊源的選項,要辨別選項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資訊。例如D項“究天人之際”認為是鄭樵的志向就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

12.此題考查篩選資訊並整合概括的能力。由題幹“立志讀盡古書”可知,答題時,要把他如何讀“盡”古書的內容篩選出來進行概括作答,選文中不斷地標出年份,自然是強調“時間”;文章中強調去了多少個藏書樓,又是在強調另一個方面--遊歷廣,知識面寬,涉及領域多;他中途不做官重回讀書路,則表明其對讀書的熱愛,也是“立志讀盡古書”的具體實踐。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篩選整合資訊題的解題基本思路:①根據題目的要求把握篩選的標準。②按照篩選標準,確認資訊材料的檢索區間。③把主要資訊進行整合,有的資訊可直接組合,有的資訊除了文中的資訊外,必要時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語句進行串連形成一個完整的意思。④根據題型選擇方法,如果是專題式,一般的步驟是:摘取要點,理出順序,恰當表達。例如本題,就要根據答題區域第2.第3.第4段答題區域根據提示*語句提煉*的概括作答。

13.此題考查篩選資訊並整合概括的能力。思考時,要從文字中篩選出與“破碎”相關的答題區域,然後找到這些原句提煉*的概括作答。例如,“1127年北宋淪亡”,國家破碎;“1143年至1147年間,四十歲的鄭樵經歷了弟亡妻喪幼子夭的慘痛的人生”,家庭破碎;“1162年3月,鄭樵一病不起,於當月初七宋高宗命進《通志》上殿之日,鬱郁病逝於臨安館舍,*烏托邦破滅了”,*理想破碎。組織*時,要分條概括。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是指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對資訊的辨別、挑選和對資訊進行轉換、組合、概括的過程。 解答“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 1.確定篩選整合標準。認真分析題幹要求,明確篩選、整合資訊的標準,即要求篩選、整合文章的哪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內容,是有關宵節的還是人物的,是有關情感的還是有關結構的等等。

14.此題考查篩選資訊並整合概括的能力和提出自己見解的探究能力。題幹中比爾·蓋茨的話只是給考生提供答題的兩個基本要點:一是一生一事,一是完美做好。根據這兩個要點,從文字中篩選出能表現鄭樵身上體現的這兩個要點內容,然後分點概括作答。例如,鄭樵的一生一事,可從文字中篩選出致力於讀書和寫作《通志》的事蹟,然後分條概括出來。完美做好可從答題區間第8和第11段中找出相關語句分類概括。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易錯*示】這道題考生容易把分析的重點放在分析比爾蓋茨身上,而忽略了結合著鄭樵的事蹟來闡述道理。考生還容易出現的錯誤是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這說明考生沒有讀懂題幹,解答此類題,一般是要肯定的答出此種說法是正確的,然後從文字中找出能表現鄭樵與比爾蓋茨類似的兩個基本要點:一是一生一事,一是完美做好。然後根據文字中鄭樵的具體事蹟分析作答即可。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