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柳梢青•春感劉辰翁①鐵馬蒙氈,銀花②灑淚,春入愁...

問題詳情: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柳梢青•春感劉辰翁①鐵馬蒙氈,銀花②灑淚,春入愁...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柳梢青•春感

劉辰翁①

鐵馬蒙氈,銀花②灑淚,春入愁城。笛裡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劉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詞人。南宋滅亡以後,曾參加抗元鬥爭,宋亡後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隱居故鄉*西廬陵山中,從事著述。此詞是作者隱居時所作,“愁城”“輦下”:南宋京師臨安。②銀花:元宵節的花燈。③海上: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於北海上,矢志守節。

8.詞的上片有什麼獨特之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詞句加以分析。(5分)

                                                                       

9.請簡要分析“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抒發了什麼思想感情。(6分)

【回答】

8.*一:①通過想象描寫了臨安城元宵節的景象(虛實結合的手法)。(2分)②作者隱居家鄉,此時南宋都城已被元*佔領(宋朝被元所滅)。作者想象著都城元宵節的花燈、橫笛、戲鼓,都已蒙上了北方遊牧民族的氣息,不由得流露出濃濃的愁怨,在“春愁”中傳達著對元統治者的強烈憤激之情。(3分)

或*二:①樂景襯哀情。(2分)②本是春來之際,又逢元宵佳節,有花燈、戲鼓、歌吹,只是如今這一切都籠罩在亡國的哀痛之中。作者內心充滿愁怨,也表達了對入侵者的強烈憤激之情。(3分)

學生若答:“銀花灑淚”運用了擬人手法。或:視覺聽覺相結合進行描寫(從這兩個角度回答,最高3分)

    9.(6分)①“輦下風光”指心念故國,然而風光不再,表現亡國之痛(2分); ②“山中歲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現身在山中、報國無門的憾恨(2分);

③“海上心情”則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蘇武牧羊矢志守節之典進一步表明自己守節不仕的志向(2分)。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