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文後小題。暮春滻水送別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雲樓*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文後小題。暮春滻水送別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雲樓*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文後小題。

暮春滻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雲樓*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17.“綠暗紅稀出鳳城”這句寫出了景物的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8.請結合全詩,簡析詩中“古今情”的內涵。

【回答】

17.葉茂枝繁,花飛卉謝的景物特點。以暗淡**,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的心情,也表達了作者依依惜別之情。

18.契闊別離之情、壯志未酬之情、感懷傷時之情……跳躍著,翻滾著,一齊湧上心頭,再融入生命體驗中不可排遣的滄桑感  此題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

17.

試題分析:“綠暗紅稀出風城”序值春末,已是葉茂枝繁,故說“綠暗”;也已花飛卉謝,故說“紅稀”,詩人選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鬱,“風城”,指京城,友人辭“風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別,心情很不平靜。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18.

試題分析:歷來送別詩多言離愁別恨,甚至涕泗交流。韓琮此詩則匠心獨運,撇開柔情,著重摛“古今情”。這就不落俗套,別具新意。還是這個“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行人”指面前送別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滻水。滻水源出藍田縣西南秦嶺,北流匯諸水,又東流入灞水,滻灞合流繞大明宮而過,再入渭水東去,故云。這“不捨晝夜,逝者如斯”的宮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遠行人的客愁,所以詩人特地提醒說:“行人莫聽宮前水”。“聽”字表明不忍聽又無法不聽,只好勸其莫聽,何以故?答曰:“流盡年光是此聲”。古往今來,多少有才之人,為跨越宮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窮經,輕擲韶華;古往今來,多少有為之人,為跨越宮前水乾祿仕進,而拜倒皇宮階下,屈辱一生;古往今來,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馳騁沙場,立下不朽功勳,終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權,致使“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空死牖下。正是這條宮前水,不僅流盡了千千萬萬有才、有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盡了腐朽沒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國運。正如*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說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滾滾流”。*詞汪茫,韓詩杳渺,其長吁浩嘆,則異曲同工。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對於此類題目,首先應注意審題,從題幹中明確答題的方向以及涉及的範圍,然後要掌握思考的角度,體悟情感一般從如下幾方面入手,一是詩歌的標題,標題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題材,而這些內容都與詩歌情感有關;二是作者、朝代、註釋;三是要把握情語,即顯*的情感詞;四是要把握詩歌中意象的特徵。比如這兩首詩中都借景物描寫來表達情感,但具體要表達的情感又不一樣。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