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文言文閱讀孫臏生阿、鄄之間,孫武之後世子孫也。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閱讀孫臏生阿、鄄之間,孫武之後世子孫也。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

文言文閱讀

孫臏生阿、鄄之間,孫武之後世子孫也。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樑,孫臏以刑徒*見,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半至。使齊*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②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善*者萬*,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萬*俱發,魏*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者。語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策③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悲夫!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①趣:同“趨”,趨向,奔赴。②白:颳去樹破使白木露出。③籌策:謀劃。

10.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                去:離開

B.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                    蚤:通“早”

C.見白書,乃鑽火燭之                    燭:照亮

D.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              期:希望。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素悍勇而輕齊                 B.遂成豎子之名

勞苦而功高如此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C.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       D.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其孰能譏之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聯絡全文看,下列對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史學家的眼光,評論孫臏智慧和膽識過人,卻難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B.指出孫子、吳起的兵法後世多有非議,只有其處事原則和方法可以肯定。

C.借用俗語,闡述“能行”和“能言”的關係,對孫臏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D.啟示後人,才智過人者固然可取,但學會保護自己有時更加重要。

13.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將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⑴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⑵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回答】

10.D

11.C

12.B

13.⑴雖然擁有美味佳餚,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雖有最高的道德,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美好。⑵因此,學習之後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授之後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解析】

10.

試題分析:D項“期”應是“約定”的意思。文言實詞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境考慮。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 A.而,連詞,表並列;B.之,結構助詞,的;D.以,介詞,因為。C.其,前句代詞,他、他們,後句表反問語氣,翻譯成“難道”。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試題分析:B項“後世多有非議”錯誤,原文是說孫子、吳起的兵法後世多有稱道。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

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應當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還要字字落實,尤其要抓住一些關鍵字。關鍵字(1)“弗”,不;“旨”指味美;“至”,最高。(2)“是故”,因此;“然後”,這樣之後;“困”,困惑。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翻譯】孫臏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帶,是孫武的後代子孫。孫臏曾經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龐涓奉事魏國以後,當上了魏惠王的將*,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就祕密地把孫臏找來。孫臏到來,龐涓害怕他比自己賢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動用刑法砍掉他兩隻腳,並且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隱藏起來不敢拋頭露面。齊國的使臣來到大梁,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祕密地會見了齊使。齊國的使臣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田忌賞識他而且還像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過了十三年,魏國和趙國聯合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王派田 忌率領*隊前去救援,徑直進*大梁。魏將龐涓聽到這個訊息,率師撤離韓國回魏,而齊*已經越過邊界向西挺進了。孫臏對田忌說:“那魏*向 來凶悍勇猛,看不起齊兵,齊兵有膽小怯懦的名聲,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就要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兵法上說:“有急行*走百里和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折損上將*;用急行*走五十里和敵人爭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隊。命令*隊進入魏境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龐涓追逐齊*行*三日,特別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境才三天,開小差的就超過了半數啊!”於是放棄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輕裝精稅的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

孫臏估計他的行 程,到傍晚可以趕到馬陵。馬陵的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適合埋伏*隊。孫臏就叫人剝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書寫:“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命令一萬名善於*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邊,約定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幹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伏兵就萬箭齊發,魏*大亂,互相不能接應。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局已定,就拔劍自刎,臨死說:“倒成就了這小子的名聲!”齊*就乘勝追擊,把魏*徹底擊潰,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後世社會上流傳著他的《兵法》。

太史公說:社會上的人稱讚*旅戰法,都提到《孫子》十三篇和吳起的《兵法》,這兩部書,關於這兩部書的評價,社會上有很多,所以我不加論述,只評論他們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況。俗話說:“能做的未必能說,能說的未必能做。”孫臏用計策對付龐涓的*事行動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預先避免刖足的酷刑。……可嘆啊!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