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初上皇...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初上皇...

(一)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 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 封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搖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 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裝矩諫曰: “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於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上悅,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 “君明臣直。”裴矩任於隋而忠於唐,非其*之有變也, 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化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選自《通鑑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

B. 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

C. 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後來專指朝堂之上跟*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育百姓,不應*勞百姓以養活自己宗族,於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 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於君王專權,以致下訣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 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後,忠於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於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諍,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化為忠。

14. 文末《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麼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

【回答】

10.B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通過文言文中斷句的常見標誌和文意進行斷句, “強宗室”和“以鎮天下”是完整意思,不可斷開,可首先排除A和D,再通過“於天下利乎”判斷為B。這句話的意思是:起初,唐高祖想通過加強皇室宗族來鎮服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是童孺幼子也都封為王爵,前後封王之人達數十個。唐太宗繼位後,問群臣道:“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

11.D

解析: 本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根據文意也可推知,庶務不是專指朝堂急務,是指國家各種政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辦人員。

12.B

解析: 本題考查原文理解, B項中“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有誤,原文只說“安用重法邪”,用不著重法,並沒有說嚴刑達不到目的。

13. (1)唐太宗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祕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

(2) 國君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那麼忠誠之臣就會變為奸偽之臣;國君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那麼奸偽的人就會變為忠臣

解析: 翻譯語句需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同時注意語句中重點的實詞( 1)本句重點字為“患”“賕”“使”“賂”,需要準確翻譯出來。(2)本句重點字為“惡”“過”“佞”“樂”,需要準確翻譯出來。

14. ①這句話的意思是君王是個計時的標杆,臣子是影子。標杆移動,影子就會跟著移動。皇帝的品*好惡影響著臣子的態度,司馬光認為君主需要為人正直,因為臣子會效仿君主。  ②目的是讚揚唐太宗善於納諫,告誡君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為臣子的表率。

解析: 本題考查文意理解及寫作目的,首先要解釋 “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資治通鑑》是一部專為皇帝編撰的介紹歷代興亡得失的作品,其創作目的就是告誡君主如何吸取歷代教訓,這為考生作答給出了提示。司馬光的評價源於上文對唐太宗三個善於納諫的故事,說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執政水平,上行下效,成為臣子的表率,實現良好的君臣互動。

知識點:未分類

題型: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