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31.(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桀紂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問題詳情:

31.(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桀紂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離婁上》

材料二  厚斂於民以養禽獸,而使民飢以死,則無異於驅獸以食人矣……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於害民。故愛民必先於節用。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材料三   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是故桀紂之亡,乃所以為治也,秦政、蒙古之興,乃所以為亂也。……為臣者輕視斯民之水火,即能輔君而興,從君而亡,其於臣道固未嘗不背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1)為實現材料一中“得其民”的目31.(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桀紂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的,孟子提出了什麼*主張?(2分)

(2)材料二中朱熹反對什麼?這體現了他理學思想中哪一主張?(4分)

(3)依據材料三,指出黃宗羲評價天下治亂的標準。他與孟子、朱熹的思想主張有何共同之處?(4分)

【回答】

31.  (10分)【解析】此題以儒家治國理論為線索,通過先秦、宋、明末清九年級個時代有代表*的人物言論介紹儒家的民本思想。材料全為文言文,稍難;所以問題設定比較簡單,以增強學生對文言材料題的學習信心。(1)材料一強調得民心的重要*,聯絡孟子其人即可知“仁政”的主張。(2)材料二批評“厚斂於民”,顯然反對過分剝削;主張“愛民必先於節用”,與“存天理,滅人慾”主張相合。(3)據材料三“蓋天下之治亂……在萬民之憂樂”得出前一小問的*;綜合前三問的*,結合材料可知其共同點在“民本思想”。

【*】

(1)主張:仁政。(2分)

(2)反對:統治者過分盤剝百姓;主張:存天理,滅人慾。(4分)

(3)標準:百姓的憂樂。共同:都關注百姓疾苦,體現民本思想。(4分)

知識點:古代*的*制度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