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半支蠟燭那天出差,我來到北方一個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館。進進出出的,都是...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半支蠟燭那天出差,我來到北方一個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館。進進出出的,都是...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半支蠟燭

那天出差,我來到北方一個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館。進進出出的,都是陌生面孔。房間內有三個床位。入晚,仍是我一人;我擔心著隨時可能闖進一個陌生人來。我看著電視,熒屏一閃一閃換著人物,很頻繁。我略為輕鬆了。驀然,熒屏內熱熱鬧鬧的人群沒了影兒,室內一片漆黑,像隆重的舞會一下斷了電。樓外的燈光也消逝了。整幢樓傳出驚愕的呼叫。

我摸近寫字檯,拉開抽屜,捏住了空蕩蕩的抽屜一隅的半截蠟燭。這是我進入這個房間時,無意中發現的祕密。

半支蠟燭,很細很圓,也很涼,它躺了不知多久,幾乎被遺忘了,連服務員清理房間時也忽視了它的存在。我捏著它。我沒有火柴,捏著蠟燭,走出房門,能看到長長的走廊盡頭一扇視窗外邊朦朧的夜*。走廊內一片混亂,開門聲、腳步聲、召喚聲。顯然,大家都沒料到斷電。

於是,我想,迎面閃過一個身影。我說:有沒有火柴?她說沒有。她一開口,我才知道是個女*,聲音使我想到了山泉。她喊服務員,聲音包含著恐慌。我說我有蠟燭。她便朝走廊內毫無目標地喊,誰有火柴打火機,點個亮。她彷彿向人間呼籲。

我繼續試探著朝走廊盡頭的視窗方向走。我的眼睛漸漸適應了突然降臨的黑暗。數步遠,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遙遠處閃現出一堆篝火。他說快點快點。一箇中年男子粗獷的喉音。

我趕上前,蠟燭的頂端棉芯接觸了打火機的火苗,像戀人美好深情的吻。蠟燭的火苗陶醉般地搖搖晃晃,漸漸明亮起來,歡躍起來。它的光亮映出其他兩張綻開了微笑的臉,接著,又驚喜地圍過來幾張陌生的臉,都笑著。我看著他們並不陌生的陌生的臉,我也笑了。我沒急於返回房間。這亮光屬於眾人,我不能獨自享用。

她說:你倒有經驗,出差還備著這玩意兒。

我說:我在抽屜裡發現的——我可沒先見之明。現在出差到哪裡會沒有電燈呢?在城市,蠟燭已成稀罕物了。

我持著蠟燭,緩緩地走過一扇一扇敞開的門——迎接光明的門,我十分樂意地接受裡邊的旅客偶爾提出借個光的要求。他們是在尋覓斷電的瞬間失卻或遺落的物件;找著了那物件,像重逢一樣的歡欣,簡直顯出孩童的純真。

我的心房也隨著燭光一亮一亮閃動。這個旅館這座城市不再陌生和恐懼——一個人進入一個陌生地難免生出的感覺。

經過一扇一扇敞開的門,我到達了房間門口。又是意外,霍然燈火通明,熒屏又出現一個**的世界。走廊傳來驚喜的聲音,接著,傳來紛紛“砰砰”關閉房門的響聲。我也關上了房門。

7.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A.“傳來紛紛‘砰砰’關閉房門的響聲。我也關上了房門。”結尾一句表現出“我”對眾人的不滿與自己內心的失落。

B.作者通過斷電前人與人之間的陌生隔膜和斷電後人與人互幫互助的對比,揭示現代都市人群相處冷漠疏離的狀況,呼籲人*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信賴與互助。

B.小說中提到的“光屬於眾人”是因為蠟燭並不屬於“我”,它屬於房間裡曾經的旅客,也是因為如此,“我”才分享給眾人亮光。

C.文中將蠟燭與打火機的火苗點燃的瞬間比作戀人的吻,既是表明看見光亮瞬間人們的喜悅,也表明人心在此刻的接近。

E.“我”說的一句話“在城市,蠟燭已成稀罕物了”影*社會現實,道出城市中絲毫不存在人情的狀況,反襯了蠟燭光中照映出的真情可貴。

8.小說的開頭反覆渲染“陌生”這個字眼,請結合文字簡析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9.小說第二自然段,“我沒有火柴,捏著蠟燭,走出房門,能看到長長的走廊盡頭一扇視窗外邊朦朧的夜*。”這個情節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10.全文以蠟燭折*出在尋光過程中人們哪些微妙的心理?你由此獲得哪些啟示?請聯絡現實談談你的理解。

【回答】

7.答B 給3分,答D 給2分,答A 給1分,答CE 不給分

8.

①直接表現出自己一個人進入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產生的一種陌生感。

②從側面反映出城市之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遠,很冷漠。

③與後文“停電後人們為找尋光亮,卻能打破陌生的隔閡,消除戒備,以至相互幫助扶持”的情節形成反差。

④結構上首尾照應,來電了,“我”又回到了城市的“陌生”之中。每點2分,答對其中3點即可得滿分。

9.

①從情節上來說,沒有火柴,我就要走出自己的房門,穿過長長的走廊去找火柴,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②從人物上來說,沒有火柴,於是在找火柴的過程中引出了一個女*與一箇中年男子,渲染了停電後,旅館內人物的共同心理——害怕黑暗,害怕孤獨。

③從主題上來說,正是在尋找火柴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彼此不熟悉的人的幫助,體現了為了尋找光亮,陌生人之間可以打破隔閡,消除戒備,互相幫助的主題。

10.

心理:

①現代城市人的內心對陌生人往往有防備和*戒之心。

②當黑暗來臨的時候,人們為了尋找光明能打破隔閡,消除戒備,走進彼此,相互幫助,扶持。

啟示:

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截蠟燭,只要我們點燃它,照亮彼此陌生的面孔,內心也會變得溫暖,親切。

②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之間的信任和交流越來越少,彼此心靈上的隔膜越來越厚,這些都不應該是*社會應有的狀態。拉近心靈的距離,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微妙心理4 分,啟發4 分

【解析】

試題分析:

7.A.關門的動作並沒有表現出“我“對眾人的不滿,因為我自己亦未能免俗。B完整的概述了小說的情節和主題。C.蠟燭並不屬於房間裡曾經的旅客,而“我“與眾人分享的原因,本質上也是因為分享互助的快樂,人*溫暖的力量。E.城市中“絲毫不存在人情”,表述過於絕對。

【考點定位】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這道題綜合*比較強,既涉及到了對小說中語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對小說中情節、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的把握。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1)快速通讀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說情節。(2)認真品讀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寫人物的段落和語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徵及心理。(4)細緻咀嚼重要語句,抓住關鍵詞揣摩挖掘內涵。(5)對照選項一一排除得出*。

8.本題解答時可選找出文中的“陌生”一詞,然後分別結合其上下文語境分析其內涵。開頭部分“陌生的小城市”“陌生面孔”“擔心著隨時可能闖進一個陌生人來”這是用的“陌生”的本義,表達的是一個人來到一個陌生地方的感覺,這感覺有陌生也有恐懼,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和不信任。停電之後,點亮蠟燭之後,又寫到了幾次“陌生”,如“驚喜地圍過來幾張陌生的臉……並不陌生的陌生的臉”這句話中,第一和第三個“陌生”是不相識的意思,第二個“陌生”前加了“不”,表明大家之間的隔閡已經因停電而消除。從結構上看,“陌生”——“不陌生”——“陌生”貫穿了小說的情節始終,使小說情節生出波瀾,結構完整,首尾呼應。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的是小說中詞語的作用。這類題目解答時既要指出該字含義,還要指出所用手法及其表達效果,必須聯絡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上下文,依據所在的句、段,聯絡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分析來分析。小說詞語的作用一般在內容上:刻畫(突出)人物某種*格、展現主題(揭示或深化小說主旨)。在結構上,照應上文,引起下文,推動情節發展等。

9.從上文看,因為停電,找到了蠟燭,因為沒有火柴所以要出去找火柴,這樣才遇到了眾多的陌生人,人們因小小的蠟燭光亮而聚集在一起,暫時消除了陌生感,所以從情節發展上看,這個情節在全文中承上啟下,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從表現人物的角度看,找火柴的過程中遇到的陌生人因停電而混亂、慌張,因蠟燭的小小光亮而欣喜,表明人們害怕黑暗,害怕黑暗中的獨處。有電的時候人與人之間是冷漠的,找火柴的過程中“我”陌生女子,中年男子,還有一些陌生人,大家互相幫助,這一情節告訴讀者,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是可以消除的,從這一角度說,這一情節又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的是小說情節的作用。這類題在回答時是有規律可循的,小說情節的作用一般在內容上:刻畫人物*格、展現主題(揭示小說主旨)。在形式上,主要是指情節本身上的作用,有:推動情節發展,豐富故事情節;設定懸念,引人注意,使讀者產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節的發展上宕開一筆,使情節曲折起伏有波瀾,耐人尋味,造成情節發展的變幻莫測,使情節的發展波瀾頓生;貫穿全文,有線索作用。因此本題可參照這些規律,有哪些作用答出哪些作用就可以。

10.本題有兩問,第一問,可抓住蠟燭光出現前後人們的不同反應來分析。有電的時候,小說中反覆強調人與人之間是陌生的,內心是恐懼的,對陌生人是有著強烈的防範意識的;停電之後,人們是慌亂的,驚恐的,反映出人們內心的脆弱與恐懼;找火柴的過程及蠟燭點燃之後,人與人是互相幫助的,沒有隔閡的;等到來電之後,人與人又恢復了冷漠與陌生。第二問可依據第一問得出*,既然停電之後人與人之間能夠消除冷漠而互相幫助,那麼我們就能想到辦法努力去削除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啟示可以結合自身來談一談具體做法。

【考點定位】對作品進行個*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探究題。這類題目看似很自由,可以任意談論自己的觀點,“天高任鳥飛,海闊魚躍”,其實這是設題者給考生設定的一個“溫柔的陷阱”。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文字,選好角度,如果文字主題是頌揚真善美的事物,考生可一併贊同並提倡頌揚;如果文字主題是否定假醜惡,考生則可從相反的角度倡導真善美即可。本文談反映的是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隔閡、彼此防衛的現狀,呼籲消除隔閡,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因而“啟示”也要從這一角度入手來分析。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