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二、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2分)材料一:隨著深化改革和“雙創”熱潮對人才就...

問題詳情:

二、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2分)材料一:隨著深化改革和“雙創”熱潮對人才就...

二、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2分)

材料一:

隨著深化改革和“雙創”熱潮對人才就業市場的影響加深,一向手捧“鐵飯碗”的公務員群體,也漸漸開始將職業發展由以往的體制內融入到多元化的就業市場中。對此,全球最大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針對當前我國公務員的跳槽情況,圍繞公務員“下海”職業流向和發展狀況等核心資料進行統計,對公務員群體多元化就業發展趨勢做出了觀察。領英的資料顯示,在2006~2015這十年間,公務員跳槽前的職級多以初級為主,科員高達53%。以工作年限區分,工作0~3年的公務員佔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務員佔到了23%。

如今,公務員群體由體制中到市場中的職業發展軌跡已不再是少數。紮實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讓公務員這個群體越來越具備“複合型人才”的特質。同時,對於傳統“鐵飯碗”就業觀的顛覆,也加強了公務員群體的人才流動和互通。公務員跳槽的熱門目標行業分別為:金融(12.7%)、法律/會計/諮詢(12.2%)、*/社會組織(11.5%)、網際網路(9.6%)、房地產/建築(8.9%)。房地產、金融等熱門行業受政策法規的影響較大,這些行業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業的複合型人才,以幫助企業更順滑地遵從*部門的相關法規政策。以往公務員從體制中“走出來”,通常會選擇與之前經驗高度一致的行業。憑藉多年所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公務員可在這些相關行業裡表現得如魚得水。但事實上,如今的公務員跳槽目標行業與就業大環境中的熱門行業高度吻合。這充分說明公務員跳槽群體更加註重個人能力和價值的體現。

領英的資料中,公務員跳槽前的職級多以初級為主。其中科員高達53%,科級正職、科級副職分別以18%、13%緊隨其後。由此可見,初級公務員更有動力選擇跳槽,在更為廣闊的職場空間實現自我價值。

在對已經跳槽的公務員群體的追蹤中,領英的資料顯示,處級幹部轉型後,在市場化的職業環境中晉升總監及高管的比例最高。同時,正科級幹部擔任經理、總監的人數較多,而科員多以從事初級職位為主。這一結果也從側面印*了當前市場化就業環境對於體制內轉行職場人的認可和接納。

(《光明網》2016年6月21日)    

材料二:

 “公考熱”曾經席捲全國,而與此同時,智聯招聘釋出的《2016春季人才流動分析報告》卻讓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公務員群體。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春節跳槽人群最活躍的竟然是公務員,跳槽數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公務員“跳槽熱”是否真的來臨?這又是喜是憂?

其實,從黨的*大以來,*大力反腐,並*各項規定與禁令。公務員便逐漸地褪去了“光環”、逐步走下了“神壇”。隨著養老金“雙軌制”的廢除,改革的不斷深入,公務員越來越市場化,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

從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來看,公務員“跳槽熱”的到來有其“必然*”,這對社會發展與進步是相當有利的,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務員這個群體,也激活了社會人才市場,有利於人才資源的合理分配,使社會全面*發展。

當然,公務員“跳槽熱”也必然會引發擔憂,公務員作為管理者與服務者,需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而公務員跳槽過於頻繁,則有可能對公務員隊伍建設造成負面影響,有可能破壞公務員群體的整體*,也有可能降低公務員群體的服務水平,從這個層面來看,公務員跳槽熱的到來令人擔憂,值得重視。

無論是喜還是憂,公務員跳槽或許離“跳槽熱”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公務員開始跳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改革與社會發展的趨勢。既然發展的是市場經濟,就應讓市場更多地去決定,更多地遵循市場自身的發展規律,少一些過度的解讀,相信最終勢必會達到“多贏”的狀態。

(《*網》2016年5月27日)

材料三:

近日,智聯招聘釋出《2016春季人才流動分析報告》。其中令不少人驚詫的是,被認為抱著“鐵飯碗”的公務員竟成為了跨界跳槽最活躍的白領人群,白領中有三成公務員紛紛轉到房地產、金融等行業。

公務員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實現自我價值。不能否認,公務員跳槽有收入待遇降低的因素,但他們這個群體當下所作出的選擇,也是對國家改革政策的理解和呼應,也可以說是看到了“全民創業、萬眾創新”所帶來的新機遇。

說到底,社會經濟活力的激發,離不開一流的人才參與。現在**的不少新政,正是為了使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夠更具活力。面對如此迅猛的發展形勢,公務員隊伍中自然會有人出來“闖一闖”,而從以往的經驗看,他們中最終會有不少成功者。換個角度說,現在有一部分公務員出來創業,也是人才資源的活力釋放,對優化人才配置的正向力量不可小視。                    

(《蘇州日報》2016年6月28日)

4.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最為準確的一項是(3分)

   A.三者關注的都是當下的“公務員跳槽”這一問題,並且都認為是社會原因促使公務員選擇

      到更為廣闊的職場空間實現自我價值。

   B.材料一認為公務員的*經驗和對政策法規的把握使他們具備了“複合型人才”的特質,

      這是他們在熱門行業中能夠如魚得水的優勢所在。

   C.材料二和材料三均在文章開頭部分對“公務員跳槽”這一新聞事實進行了簡要敘述,這是

      新聞評論通常採用的結構,體現出評論的效率*。

   D.材料一表明當前市場化就業環境對跳槽公務員是認可和接納的,因此材料二對“公務員跳

      槽”引發的問題的擔憂是不必要的。

5.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分析,較為合理的兩項是(4分)

   A.三家媒體釋出關於“公務員跳槽”這一新聞的背後,是對社會穩定和國家利益的維護,這

      說明三者作為國家的喉舌,均具有*敏感*。

   B.相對而言,材料一客觀、準確地報道了當前我國公務員的跳槽情況,**最強,而材料

      二、三是針對這一情況進行的評論,略遜一籌。

   C.材料三夾敘夾議,不能將報道和評論分開,將個人觀點和客觀報道混淆,讓受眾無法客觀

      地看待“公務員跳槽”這一事實。

   D.材料一多處運用資料,側重報道公務員跳槽後的職業流向和發展狀況,體現出新聞語言的

      客觀、確切,有利於受眾把握新聞事件的發展趨勢。

   E.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關注到是公務員收入待遇降低使他們謀求從體制中跳出來,並選擇去熱

      門行業中就業以追求個人能力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6.閱讀材料三,請指出它與材料二在對待“公務員跳槽”這一現象上的分歧。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公務員跳槽”這一現象的看法。(5分)

【回答】

4.C(A項,材料一、三還提到了個人原因;B項,根據材料,是“紮實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使公務員具備“複合型人才”的特質,“這”指代錯誤,應是“憑藉多年所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另外不是在熱門行業中如魚得水,而是在“相關行業”中;D項強加因果。)

5.AD(B項“略遜一籌”不妥;C項“夾敘夾議”“混淆”“讓受眾無法客觀看待”均不妥;E項“都關注到”以偏概全。)

6.①材料一認為“公務員跳槽”這一現象喜憂參半,突出了其在人才資源分*面的好處和有可能帶來的影響,對其持謹慎觀望的態度;②材料三對這一現象持樂觀積極的態度,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是人們追求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行為,是人才資源活力釋放的一種方式。(2分,每點1分)看法:①對“公務員跳槽”這一現象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盲目肯定。②雖然這一現象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如會影響公務員隊伍建設等,但也應看到這一人才流動現象是*、市場、社會、個人能力及選擇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③希望在*嚴格監管下,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提供一個寬鬆的社會環境,讓這一現象向好發展。(3分,每點1分)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