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3.下面對杜甫《登岳陽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虛實交錯,今夕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

問題詳情:

3.下面對杜甫《登岳陽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虛實交錯,今夕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

3.下面對杜甫《登岳陽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虛實交錯,今夕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早年始聞洞庭盛名,如今終於實現登臨的願望,開篇即充滿了初登岳陽樓的喜悦之情。

B.頷聯描繪了洞庭湖分開吳、楚兩地,日月星辰晝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的景象。意境波瀾壯闊,宏偉奇麗,體現出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

C.頸聯寫詩人漂流湖湘,以舟為家,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敍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寄寓無限情意。

D.尾聯寫詩人眼望國家動盪不安,卻報國無門的悲傷。詩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繫在一起,體現了憂國傷時的情懷,意境深遠,餘韻無窮。

【回答】

A

【解析】

試題分析: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悦,實則飽含沉鬱之感。今昔之間,戰亂頻仍,身世飄蕩,夙願難以實現。“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敍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仔細品味,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聯繫下文更是如此。實際上在這兩句中“昔”與“今”之間,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距離,作者把這段距離拉開,沒有用簡單的“喜”“悲”之詞來填充它,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回味。“昔”與“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深重災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頭,並隨着詩人—起登上了岳陽樓。他高興不起來。應當説“今上岳陽樓”是嚮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來了,這是一聲長歎,長歎的內裏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這一聲長歎,就像那詠歎調的引子,開啟了下面一個個樂章。這裏還要注意到一個“水”字,題目是“登岳陽樓”,頭一句卻先寫洞庭湖,第二句才寫岳陽樓,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這個“水”字顯然是要突出的,這是抓住了洞庭風光的主要特點,説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這道題涉及了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考查,解答時首先要注意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讀懂全詩,然後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領悟思想情感,賞析手法。本題所考查詩歌來自課內,考生要做好課內知識的遷移。《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大曆三年(768年)創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全詩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着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知識點: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