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

問題詳情: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①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惟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②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睾腎,*箭利胸肺,慢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可醫。

    [乙]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説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説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説的後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説的前後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不講道理的非議。

    應該承認,好讀書這個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那末,無論説什麼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讀書就不瞭解什麼知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讀書,這才有起碼的發言權。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特別是完全讀懂重要的經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誰也不敢這樣自信。而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對於這一點,陶淵明尤其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

    這樣説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説不求甚解了。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於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麼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説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列寧就曾經多次批評普列漢諾夫,説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而實際上對馬克思的著作卻做了許多曲解。我們今天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也應該抱虛心的態度,切不可以為都讀得懂,其實不懂的地方還多得很哩!要想把經典著作讀透,懂得其中的真理,並且正確地用來指導我們的工作,還必須不斷努力學習。要學習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説,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在這一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王粲的《英雄記*》説,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遊學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看來諸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瞭解問題更全面。

    當然,這也不是説,讀書可以馬馬虎虎,很不認真。絕對不應該這樣。“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

    宋代理學家陸象山的語錄中説:“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謂未曉處且放過,與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過是暫時的,最後仍然會了解它的意思。

    經驗*,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後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經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後來有了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閲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13.用斜線給*文劃分層次,並寫出大意。(2分)

14.乙文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自己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乙文第六段中加點的“這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你能否為*文畫線的兩個句子從乙文中各找出一個事實論據。(2分)

17.*、乙兩文中都有很多名言*句,請從中任選一條作為論點,並試着給它配上幾個論據。(2分)

18.結合對兩文的閲讀,談談你對讀書和怎樣讀書有了什麼新的體會和認識。(4分)

【回答】

*:第一層(開頭至“全憑觀察得之”)讀書的正確目的。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至“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書的方法。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至結尾)讀書能塑造人的*格和彌補精神上的缺陷。

*: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

*: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須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①乙文中的第二節(或普列漢諾夫讀書)②諸葛亮讀書

*:略(論點論據一致即可)

18.*:讀書該慢慢品味時就慢慢讀,該觀其大略時就大略讀。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