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26、(18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新*建立之初,由於長期以來帝國主義的侵略、國民*的搜刮、連...

問題詳情:

(18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新*建立之初,由於長期以來帝國主義的侵略、國民*的搜刮、連年戰爭破壞,工農業生產下降,交通不暢,物資奇缺,國家財政基礎薄弱。在*長期通貨膨脹政策下培養出的巨量投機資本,利用國家的經濟困難,在市場上興風作浪。從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國出現4次大規模上漲風。物價的*動,給*生活和各項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難。

材料二  城鄉居民人均年消費量(公斤)

時間

糧食

植物油

豬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

1.55

材料三

26、(18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新*建立之初,由於長期以來帝國主義的侵略、國民*的搜刮、連...

(1)據材料一,指出新*建立初期物價上漲的原因和危害。(6分)

(2)材料二的數據反映了什麼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出現的原因。國家為解決該問題採取了哪些措施?(6分)

(3)材料三所示票*反映了我國當時怎樣的解決體制?結合改革開放後的相關史實、分析票*制度取消的原因。(6分)

【回答】

【*】

(1)①原因:舊*的反動統治和長期戰亂;工農業生產下降;國家財政基礎薄弱;投機資本造成市場不穩。(4分)

②危害:給農民生活和各項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難。(2分)

(2)①問題:農副產品產量減少,*生活水平下降。(2分)

②原因:“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對農業生產的破壞。(2分)

③措施: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2分)

(3)①體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2分)

②原因:改革開放後,由於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提高了生產力,糧棉產量逐年提高;工業生產取得巨大成就,生活必需品供應逐漸充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4分)

【解析】

試題分析:

第(1)問考查新*成立初期的經濟形勢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全面解讀材料的能力。抓住材料1中的關鍵信息“工農業生產下降”、“國家財政基礎薄弱”、“大量投機資本”、“給*生活和各項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難”來概括建國初期物價上漲的原因和危害。

第(2)問本題考查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二中的信息及相關史實,概括回答。表格直接反映農副產品產量減少,*生活水平下降。原因可答為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措施則要答出八字方針。

第(3)問結合計劃經濟體制的相關史實,概括回答。結合所學,存在問題可以答為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變化原因,可答為:改革開放後,由於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提高了生產力,糧棉產量逐年提高;工業生產取得巨大成就,生活必需品供應逐漸充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

考點:現代*的經濟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

知識點:*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