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二)古代詩歌閲讀(11分)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漫成一首① (杜甫)*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

問題詳情:

(二)古代詩歌閲讀(11分)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漫成一首① (杜甫)*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

(二)古代詩歌閲讀(11分)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漫成一首①  (杜甫)

*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②靜,船尾跳魚撥剌③鳴。

    【註釋】①漫成:即詩人一時應手之作。這首詩是杜甫寄居巴蜀時期所作,時間為唐代宗大曆元年即公元766年,當時杜甫正在從雲安即現在四川雲陽前往夔州的船上。②聯拳,屈曲貌。③撥剌(bōlà),象聲詞,形容魚在水裏跳躍的聲音。

14.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首句從水中月影寫起,描寫了*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清月近人”這句詩大異其趣。

B.二、四兩句分寫了*風吹打桅燈、大魚躍出水面的“動”景,與一、三兩句的“靜”景對比鮮明。

C.第三句寫白鷺屈曲着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和平。

D.全詩通過寫夜泊時的所見所聞,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嚮往。

15.詩歌最後兩句,作者寫景使用了什麼手法?結合其內容,説説其中寄寓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回答】

14.A、B(A中,“*月去人只數尺”與“*清月近人”兩句,就趣味而言,可謂異曲同工,絕非“大異其趣”。B中,其一,“風燈”並非“*風吹打桅燈”,而是指掛在桅杆上的漁燈。桅燈當有紙罩避風,故曰風燈。其二,其時*間並沒有風,否則*水不會那樣寧靜,月影也不會那樣清晰可見了。所以第二句也並未寫“動”。)

【注意】選對A得2分,選對B得3分。

15.詩歌后兩句,作者寫景使用了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動寫靜”“對比”“襯托”等説法也對)的手法。白鷺屈曲着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忽然船尾傳來“撥剌”的聲響,大魚從那兒躍出水面,——以動襯靜,愈見其靜。透露出詩人對安謐恬靜的自然生命的喜愛之情,可見其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嚮往。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