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陳子昂別傳陳子昂字伯玉,梓州*洪縣人也。奇傑過人,姿狀嶽立,始以豪家子馳俠使氣。...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陳子昂別傳陳子昂字伯玉,梓州*洪縣人也。奇傑過人,姿狀嶽立,始以豪家子馳俠使氣。...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陳子昂別傳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洪縣人也。奇傑過人,姿狀嶽立,始以豪家子馳俠使氣。至年十七八未知書。嘗從博徒入鄉學,慨然立志。因謝絕門客,專精墳典。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該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初為詩,幽人王適見而驚曰:此子必為文宗矣。

年二十一始東入鹹京,以進士對策高第。曾獻書闕下,時皇上以太后居攝,覽其書而壯之,召見問狀。子昂貌寢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際,甚慷慨焉。乃敕曰:梓州人陳子昂,地籍英靈,文稱偉曄,拜麟台正字。上數召問政事,言多切直。

屬契丹以營州叛,建安郡王攸宜親總戎律,台*英妙,皆署在*麾。時敕子昂參謀帷幕。*次漁陽,前*王孝傑等相次陷沒。三*震,子昂進諫,乞分麾下萬人以為前驅。建安方求鬥士,以子昂素是書生,謝而不納。子昂體弱多疾,激於忠義,嘗欲奮身以答國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參預*謀,不可見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進諫,言甚切至。建安謝絕之,乃署以*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書記而已。

及*罷以父老表乞罷職歸侍,天子優之,聽帶官取給而歸。遂於*洪西山構茅宇數十間,種樹採*以為養。恨國史蕪雜,乃自漢孝武之後以迄於唐為後史記,綱紀粗立,筆削未終, 丁府君憂其中廢。子昂*至孝,哀號柴毀,氣息不逮。屬本縣令段簡貪暴殘忍,聞其家有財,乃附會文法將欲害之。子昂荒懼使家人納錢二十萬,而簡意未已。數輿與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毀,杖不能起,外迫苛政,於是遂絕。年四十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進士對策高第       策:計謀

B.覽其書而壯之           壯:認為……壯美,讚賞

C.激於忠義               激:激勵

D.哀號柴毀               毀:因悲哀過度而損害健康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陳子昂“奇傑過人”的一組是(3分)

①至年十七八未知書       ②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

③以進士對策高第        ④地籍英靈,文稱偉曄

⑤乞分麾下萬人以為前驅    ⑥天子優之,聽帶官取給而歸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子昂曾經跟着賭博的人進入地方學校,感情激昂地樹立志向。於是辭去了門客,專心研究古代典籍。

B.陳子昂狀貌醜陋短小,但是説起王道霸業這些遠大的謀略,君臣關係,非常激昂,從而贏得皇上的重視。

C.陳子昂第二次進諫的時候武攸宜沒有親自接見他,而是讓*曹來聽他的意見,陳子昂知道意見不合,就閉口不言了。

D.陳子昂怨恨國史雜亂,就從漢孝武皇帝之後到唐代為止寫作為《後史記》,只粗略地確立了提綱就因父親去世而中止了。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建安方求鬥士,以子昂素是書生,謝而不納。(5分)

(2)及*罷以父老表乞罷職歸侍,天子優之,聽帶官取給而歸。(5分)

【回答】

4.【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解析】*:A     解析:策:策問。從漢代起,皇帝為選拔人才舉行考試,事先把問題寫在竹簡上,叫策。應考的人按策上的問題陳述自己的見解,叫對策。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我們可採取以下方法:①語境推斷法,文言文實詞大部分是一詞多義的,且詞義是不定項的,我們可結合上下文來判定實詞的含義;②課文遷移法,試題中出現的一些實詞解釋課文出現過,可聯繫課文相應遷移;③語法分析法,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位置來推斷它的詞*,進而推斷它的詞義;④代入檢驗法,將*代入原文,無滯礙的即為正確*。

5.【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解析】*:D   解析:①此為缺點;③“高第”的意思是考中;⑥表現皇上對他的優待,不能體現“奇傑”。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我們可以採取如下方法:①注意陳述主體是否一致,即注意所選文句的陳述主體是否與題幹一致;②注意主體關涉的對象是否一致;③明確信息的意義指向;④梳理文意、句意;⑤鮮明行為、品質與功績、影響等。

6.【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對原文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解析】*:C   解析:“而是讓*曹來聽他的意見”有誤,應該是把陳子昂降為*曹。

【思路點撥】這類題一般以“選非”的形式考查,常見的設誤角度有:曲解詞義、誇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

7.【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解析】*:(1)建安郡王(武攸宜)當時正在尋求英勇戰鬥的人,因為陳子昂平素是文士,拒絕他的意見不肯採納。  (2)等到*事行動結束以後因父親年老上表請求辭官回家侍奉,天子優待他,讓他保留官職領取俸祿回家。    

解析:(1)鬥士、素、謝各1分,大意2分。(2)罷、乞、聽各1分,大意2分。 注意:①關鍵詞與“大意”不重複扣分;②關鍵詞譯成近義詞也可;③“關鍵詞”翻譯從嚴,“大意”翻譯從寬。

【思路點撥】本考點的考查全採用主觀題的形式,要求翻譯的句子一般為:①在文中起關鍵作用的句子,考生須通讀全文才能理解該句;②含有關鍵詞(重點實詞、虛詞)的句子,考生須熟悉關鍵詞,特別是多義詞,才能確定其義,準確譯出,這是得分點;③句式較特殊的句子,從表達方式上看,多為敍事*句子,少有議論*句子。具體步驟:第一步:將古今漢語義基本一致的字詞標示出來,將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譯出來,然後將現代漢語無法對譯或無須翻譯的地方排除,以便將完全不懂的地方突顯出來。第二步:將不懂的詞語放到原文中去揣測,大致推斷出它們的意思。第三步:統一整理*,注意前後協調和語句通順流暢。

【參考譯文】

陳子昂字伯玉,是梓州*洪縣人。傑出超過一般人,形貌卓立不羣,起初憑着有錢人家的子弟而行俠仗義恣逞意氣。到了十七八歲都沒有讀書。曾經跟着賭博的人進入地方學校,感情激昂地樹立志向。於是辭去了門客,專心研究古代典籍。幾年之內,儒家經典、史書、百家之學的各種書籍沒有不看完的。尤其擅長寫文章,極有司馬相如和終*的風度。開始寫詩,幽州人王適看到後吃驚地説:這個人一定會成為文章為世人所師法的人物啊!

二十一歲的時候才向東進入京城長安,憑藉對策考中進士。曾經向皇帝上書,當時皇上(武則天)是以太后的身份攝政,看了他的奏書而讚賞他,召見他詢問情況。陳子昂狀貌醜陋短小人緣不好,但是説起王道霸業這些遠大的謀略,君臣關係,非常激昂。就下詔書説:梓州人陳子昂,山川獻上英俊才士,文才可稱光芒四*。就授予他麟台正字之職。皇上多次召見他詢問國家政事,他的話很多都很懇切率直。

屬國契丹憑藉營州反叛,建安郡王武攸宜親自主持*務,朝廷裏的才俊,都參與到武攸宜麾下。當時皇上下詔讓陳子昂到武攸宜的幕府擔任參謀。*隊駐紮在漁陽,前*王孝傑等相繼陣亡。全*震驚恐慌,陳子昂進諫,請求分出部下一萬人讓自己率領作為前鋒。建安郡王武攸宜當時正在尋求英勇戰鬥的人,因為陳子昂平素是文士,拒絕他的意見不肯採納。陳子昂身體孱弱經常生病,但是被忠義所激勵,曾經想奮力作戰來報答國士之遇。自己認為身為近侍的官職,又參與*中謀劃,不可以看到危難卻愛惜生命苟且容於世上。過了幾天又進諫,語言非常切直盡理。武攸宜又拒絕了他,就改任他作為*曹。陳子昂知道武攸宜與自己意見不合,就閉口不言擔任下級官吏,只是兼任掌書記罷了。

等到*事行動結束以後因父親年老上表請求辭官回家侍奉,天子優待他,讓他保留官職領取俸祿回家。於是在*洪縣的西山建造了幾十間茅屋,靠種樹採*作為供養。怨恨國史雜亂,就從漢孝武皇帝之後到唐代為止寫作為《後史記》,提綱粗略地確立了,寫作還沒有終了,因父親去世而中止了。陳子昂*格極為孝順,悲傷地呼號痛哭瘦損如柴,上氣不接下氣。陳子昂老家所屬縣的縣令段簡貪婪殘暴*毒,聽説陳子昂家裏富有,就附會法律條文將要陷害他。陳子昂驚慌害怕讓家裏人交了二十萬緡錢,然而段簡心裏還不滿足。多次用車載着他去受審,陳子昂平常就羸弱多病,又因父親去世而哀傷損壞了身體,拄着手杖都不能起牀,外面又被苛政所逼迫,於是死去了。時年四十二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