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二、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9分,每小題3分)飽受霧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歎:“要是在古代該多好啊!”古...

問題詳情:

二、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9分,每小題3分)飽受霧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歎:“要是在古代該多好啊!”古...

二、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9分,每小題3分)

飽受霧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歎:“要是在古代該多好啊!”古代沒有現代工業,沒有汽車尾氣,環境污染沒有現在嚴重,但不能説古代沒有霧霾。“霾”字在*骨文卜辭中就已出現,《詩經》中也有關於霾的記載,説明霾很早就有了,並非現在才出現。   

在古代,霾主要指由於颳風、雨霧和塵土飛揚造成的空氣混濁,大面積灰濛昏暗的現象。《晉書・天文志》中對霾有確切解釋:“天地四方昏蒙若下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蒐羅史料,我們發現古代關於霾的記載,通常並不使用“霾”一詞,而是僅描述現象,如《漢書》中的“蒙黃濁”“蒙,微而赤”。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記載的,比如《明憲宗實錄》記載:“自春徂夏,天氣寒慘,風霾*翳……近一二日來,黃霧蔽日,晝夜不見星日。”再如,《清史稿》載,康熙六十年,“會試出榜,黃霧四塞,霾沙蔽日”。   

面對嚴重的霾災,古人如何治理呢?   

皇帝下罪己詔算是一種“治理”之法。*古代有“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漢代董仲舒加以理論闡述,有“災異譴告”之説,將災異的發生視為帝王治理國家失職造成的後果。一旦發生災異,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詔,對施政方針進行反省。《漢書》記載:“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風從西北起,雲氣赤黃,四塞天下,終日夜下著地者黃土塵也。”這是由大風捲起塵土所形成的黃霾天氣,情形嚴重,朝野震恐,以為上天降下災異來“譴告”當政者。漢成帝看這陣勢,趕緊下罪己詔説:“朕承先帝聖緒,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陽錯謬,日月無光,赤黃之氣,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第二個“治理”的辦法是推薦賢才,貶黜奸佞和*。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帝王檢討自己的種種失職,自然包括任用奸佞小人之誤,要認真糾錯,就要“親賢臣,遠小人”,起用賢良方正之人,免掉不稱職的官員,處罰違法犯罪的官員,期望以此誠意打動上天。《後漢書・郎顗傳》載:“自從入歲,常有蒙氣,月不舒光,日不宣曜。”意思是自新年以來,經常有灰霾,一派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世人憂忡,視為異象。名士郎顗就向皇帝舉薦賢才,理由是因為皇帝沒有選賢任能,上天為之生氣,如果“爵賢命士”,彰顯帝王仁德,天氣就會轉好,月朗星列。   

第三個“治理”的辦法,是要求文臣武將齋戒數日,焚香祭天,祈求神靈驅趕霾災。這大約是古人將霾視為妖孽作惡,橫空來世,人力無可抗拒,只能“求神打鬼”,通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辦法來治霾。《元史》中記載了一起大風霾:“風霾蔽都城數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禮部焚香祭天,祈神靈驅風霾而散。”這次風霾來勢兇猛,皇帝分明感覺這是國家朝政有不妥之處,讓上天生氣了,趕緊召集禮部官員,點上高香,對天祭拜,懇求上天息怒。   

第四個“治理”的辦法,就是在生產上作些應對。比如康熙年間發生風霾,京畿農人“芸鋤時,令苗稍疏”,加強通風,讓莊稼免於倒伏。   

在古代,霾是一種“不可抗外力”,古人並沒有 ,但 是值得學習的。   

(取材於2014年《南都週刊》廖保平的文章)

5.下面對文章內賓 理解,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

A.“霾”字雖在*骨文卜辭中就已出現,《詩經》中也有記載,但關於“霾”確切的解釋是在《晉書·天文志》。

B.古時候,霾就是指由於颳風、雨霧和塵土飛揚造成的空氣混濁,大面積灰濛昏暗的現象。

C.史料中關於霾的記載,一般並不使用“霾”一詞,而僅是描述現象,如《漢書》中的“蒙黃濁”“蒙,微而赤”。

D.《明憲宗實錄》記載的“自春徂夏……”中的““徂”和《詩經·氓》中“自我徂爾”的“徂”意思是一樣的。

6.下列選項中關於古人治理霾的方法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人覺得人力無法對抗災害,所以面對災害的時候,皇帝和文武羣臣會齋戒數日,焚香祭天,祈求神靈驅趕霾災。

B.*古代有“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漢代董仲舒加以理論闡述,一旦發生災異,皇帝就會下罪己詔,對施政方針進行反省。

C.在生產上作些應對,例如康熙年間發生的風霾,京畿莊稼免於倒伏的原因就是農民在耕耘除草時,讓莊稼稍微分散一些,加強了通風。

D.帝王檢討自己的種種失職,推薦賢才,貶黜奸佞和*,期望以此誠意打動上天,但這並不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

7.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古書中對霾的解釋可以看到,古時候霾的持續並不確定,有時持續幾天,半月甚至一個月,有時只是一會兒。

B.古代文學作品中就已經出現了關於霾的記載,所以我們可以推斷:霾是古已有之,並不是現代社會才出現的。

C.古書的記載中很少使用“霾”一詞,僅僅描述出現時的現象,這説明霾在古代出現的並不是特別的頻繁。

D.本文既引述了古代出現霾的情景,又介紹了古人治理霾的辦法,這對我們當今治理霾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回答】

5.B

6.C

7.D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