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平安,滁人,初為太祖養子,驍勇善戰,力舉數百斤。襲父職,遷密雲指揮使,進右*都...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平安,滁人,初為太祖養子,驍勇善戰,力舉數百斤。襲父職,遷密雲指揮使,進右*都...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平安,滁人,初為太祖養子,驍勇善戰,力舉數百斤。襲父職,遷密雲指揮使,進右*都督僉事。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將從徵。及李景隆代將,用安為先鋒。燕王將渡白溝河,安伏萬騎河側邀之。燕王曰:“平安,豎子耳。往歲從出塞,識我用兵,今當先破之。”及戰,不能挫安。時南*六十萬,列陣河上。王帥將士馳入陣,戰至暝,互有殺傷。及夜深,乃各斂*。明日再戰,安擊敗燕蔣房寬、陳亨。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

燕兵圍濟南。安營單家橋,謀出御河奪燕餉舟。又選善水卒五千人渡河,將攻德州。圍乃解。明年,燕敗盛庸於夾河,回*與安戰單家橋。安奮擊大破之,擒其將薛祿。無何,逸去。再戰滹沱河,又破之。安於陣中縛木為樓,高數丈,戰酣,輒登樓望,發強**燕*,死者甚眾。燕王與南*數大戰,每親身陷陣,所向皆靡,惟安與庸二*屢挫之。滹沱之戰,矢集王旗如蝟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諭世子謹藏,以示後世。顧成已先被執在燕,見而泣曰:“臣自少從*,今老矣,多歷戰陣,未嘗見若此也。”

逾月,燕師出大名。安與庸及吳傑等分兵擾其餉道。燕王患之,遣指揮武勝上書於朝,請撤安等息兵,為緩師計。帝不許。燕王亦決計南下。遣李遠等潛走沛縣,焚糧舟,掠彰德,破尾尖寨,諭降林縣。時安在真定,度北平空虛,帥萬騎直走北平。至平村,去城五十里而*。燕王懼,遣劉*等馳還救。安戰不利,引還。四年,燕兵復南下,破蕭縣。安引*躡其後,至淝河。燕將白義、王真、劉*迎敵。安轉戰,斬真。真,驍將。燕王嘗曰:“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至是為安所殺。

(節選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有刪節)

13.對文中劃線的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

B.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

C.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

D.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有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祖,指開國皇帝的通稱,如趙匡胤稱宋太祖,朱元璋為明太祖等

B.元年,指古代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換年號的第一年

C.世子,指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或兒子中繼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D.上書,指古代向君主當面陳述意見或給地位高的人寫信陳述意見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平安勇猛善戰,力大能舉起幾百斤,建文元年*燕,他被任命為先鋒隨*出征,多次擊敗燕王部將

B.平安曾經跟隨燕王出塞,瞭解燕王的用兵方略,所以燕王非常忌憚他,認為兩*交戰時應該先打敗他

C.平安在滹沱河與燕*交戰時,架起木樓,用強**擊燕*,*在燕王旗上的箭就像刺蝟的毛那樣多

D.平安不僅有勇,而且有謀,他用圍魏救趙的方法解除濟南之圍,還騷擾燕*運糧餉的道路牽制燕*南下

16.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顧成已先被執在燕,見而泣曰:“臣自少從*,今老矣,多歷戰陣,未嘗見若此也。”

(2)真,驍將。燕王嘗曰:“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至是為安所殺。

【回答】

13.B

14.D

15.A

16.(1)顧成已先被捉拿到燕,見到此旗後哭道:“我自小從*,現在已經老了,多次經歷作戰,還從未見過像這樣的”(執:捉拿;未嘗:未曾;若此;像這樣的。每個點1分,句子通順2分,共5分 )

(2)王真是一名猛將,燕王曾説:“如果諸將都能像王真一樣勇猛,什麼事情辦不成呢?”到現在王真卻被平安殺死(真,驍將。判斷句;至是:到現在;為:被。每個點1分,句子通順2分,共5分)

【解析】

13.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首先結合語境理解劃線句的意思,“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這句話是説“燕王見戰事危急,便親自上陣拼力戰鬥。可是馬傷箭盡,劍斷不能擊。他只得徒步登上堤上,舉起馬鞭佯裝招引後來的騎兵以迷惑敵人。正好高煦援兵趕到,他才得以倖免。那個時候,諸將中平安戰得最猛,燕王差一點被平安的長矛刺中。”;然後抓句中的專有名詞,比如“燕王”“矢石”“馬”“劍”“高煦”“諸將”“安”“王”“槊”,動詞“得免”,句式“為……所”,然後依據故事的發展斷句。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D項,上書,指古代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瞭解,這需要考生平時加強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識記。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

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15.

試題分析:A項,“他被任命為先鋒隨*出征”,錯,平安以列將身份隨*出征,等到李景隆代為統*後,任平安做先鋒。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6.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首先要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後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本題中,第(1)句中的執:捉拿;未嘗:未曾;若此;像這樣的。第(2)句中的真,驍將。判斷句;至是:到現在;為:被。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翻譯】

平安,滁陽人,平安初為太祖的養子,驍勇善戰,力大能舉數百斤。他承襲父職,遷升密雲指揮使,又進升右*都督僉事。建文元年(1399)伐燕,平安以列將身份隨*出征。李景隆代為統*後,命平安為先鋒。燕王將渡白溝河,平安在河邊埋伏萬名騎兵準備攔截。燕王説道“:平安這小子,往年隨我出塞,知道我怎麼用兵,現在應當先打敗他。”但雙方交戰後,燕*未能挫敗平安。當時南*六十萬列陣河上。燕王率將士突入陣中,戰至天黑,雙方互有死傷。及至深夜,才各自收兵。燕王迷了路,僅三名騎兵跟着他,下馬伏地根據河流分辨東西后,才找到營壘所在。第二天再戰,平安擊敗燕王部將房寬、陳亨。燕王見戰事危急,便親自上陣拼力戰鬥。可是馬傷箭盡,劍斷不能擊。他只得徒步登上堤上,舉起馬鞭佯裝招引後來的騎兵以迷惑敵人。正好高煦援兵趕到,他才得以倖免。那個時候,諸將中平安戰得最猛,燕王差一點被平安的長矛刺中。

燕兵圍攻濟南。平安率*紮營單家橋,計劃出兵御河奪取燕*運餉船隻。又挑選五千名水*好的士兵渡河,準備進攻德州,濟南城圍才得以解除。平安與吳傑進駐定州。第二年,燕兵在夾河擊敗盛庸,回*與平安戰於單家橋,平安率*奮擊,大敗燕兵,擒獲其將薛祿,不久,薛祿逃跑。雙方再戰於滹沱河,平安擊敗對手。平安在陣中架起木樓,高數丈。急戰時,他總要登樓眺望,以強**擊燕*,死者甚多。忽然颳起了大風,掀屋拔樹,風聲如雷。都指揮*戩、陳鵬等陷入敵*中,平安只得敗逃真定。燕王與南*屢次大戰,每次都親自衝鋒陷陣,所向披靡,惟獨屢受平安與盛庸二*所挫。滹沱之戰,*在燕王旗上的箭就像刺蝟的毛那樣多。燕王命人將此旗送回北平,讓世子小心收藏,以示後世。顧成已先被捉拿至燕,見到此旗後哭道:“臣自小從*。現在已經老了,多次作戰,還從未見過像這樣的。”

一個月後,燕*出兵大名。平安與盛庸及吳傑等分兵騷擾其運餉之路。燕王很擔心,便派指揮武勝上書朝廷,請求停戰,撤退平安等人,以此作為緩兵之計。皇上不許。燕王決計南下,派遣李遠等潛至沛縣,焚燬糧船,奪取彰德,攻破尾尖寨,招降林縣。當時平安駐在真定,估計北平空虛,便率萬名騎兵直奔北平。到達平村,在離北平城五十里之地紮營。燕王害怕了,命劉*等迅速回救。平安戰而不利,引*返回。建文四年(1402),燕兵重又南下,攻破蕭縣。平安率*跟隨其後,到達淝河。燕王令白義、王真、劉*迎敵。平安轉戰,斬殺王真。王真是一名驍將,燕王曾説“:如果諸將都能像王真一樣勇猛,什麼事情辦不成呢?”這時王真卻為平安所殺。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