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19.儒家所提倡的孝道在華人地區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依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請結合下面兩則《論語》選文,聯繫自己...

問題詳情:

19.儒家所提倡的孝道在華人地區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依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請結合下面兩則《論語》選文,聯繫自己...

19.儒家所提倡的孝道在華人地區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依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請結合下面兩則《論語》選文,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簡述你對“孝”的看法。(4分)

(1)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子夏問孝。子曰:“*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為政》)

【回答】

一個人的孝順首先體現在他能盡心贍養父母,但又不能象*或馬侍奉人那樣僅僅停留在養的層次上。“養”是一般動物都可以做到的,但若沒有情感的因素在裏面,還不能説是孝。真正的孝,是要尊敬父母,對父母保持和悦的臉*。如果在父母需要自己代勞時,推三阻四,給父母臉*看,那是非常不孝的。(結合內容2分,聯繫生活實踐2分)

【解析】

試題分析:這類題型必須立足文本,抓住關鍵。“對孝的看法”,根據平時掌握的知識(與題目相關的知識、對相關問題的普遍認識等等),聯繫兩則選文的某些方面內容,詳作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孔子認為 “孝”不僅要做到贍養父母,還要從內心敬重,發自肺腑地孝敬。如果僅是從形式上按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不能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孝敬父母,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孝。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參考譯文】

(1)子游問怎麼做才是盡孝。孔子説:“現在人們認為的孝,是能養活父母。(其實,)連*馬等牲畜都能得到飼養。假如對父母不敬的話,供養父母與飼養*馬有什麼區別呢?”

(2)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順。孔子就告訴他説:“對待父母和顏悦*是最難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餚讓父母兄長先吃,難道這就算是孝順了嗎?”

知識點: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