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分析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黃河源出巴顏喀拉山,于山東墾利縣境入海。其幹流全長5464千米,流域...

問題詳情:

閲讀分析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黃河源出巴顏喀拉山,于山東墾利縣境入海。其幹流全長5464千米,流域...

閲讀分析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黃河源出巴顏喀拉山,于山東墾利縣境入海。其幹流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平方千米。黃河養育着中華民族,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黃河是*歷史上決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黃河下游流經河北平原入海,河道無所約束,漫流改徙無定,時常多股河道並存。戰國時期,黃河下游兩岸築堤,河道逐漸固定。由於中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濁重,號為一石水而六鬥泥”。漢文帝時黃河下游出現大規模決口。東漢初年,王景治河,隨地勢高低,截彎取直,修築堤防,開闢了一條新的河道。其後,北方遊牧民族人居黃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轉牧,水土流失相對減緩。至唐末,800年間黃河下游河道相對穩定。

北宋初年,隨着黃河下游河道逐漸淤高,出現懸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東京留守杜充為阻止金兵南下,於李固渡扒開河堤。黃河決口,東經豫東北、魯西南地區,匯為入淮。此後七百多年間,黃河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奪淮入海,多次決口、改道,改變了黃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黃淮平原,洪水吞沒大片土地,奪去千百萬人的生命和財產。洪水過後形成的許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農田、房屋,淤沒城市,淤塞運河,阻塞交通。明清時期,黃淮平原“農業生產日趨衰落,成為全國貧困地區之一”。

——摘編自鄒逸*《*歷史地理概論》

(1)概括指出北宋之前黃河流域在中華文明發展中的歷史地位。

(2)為什麼明清時期黃淮平原“農業生產日趨衰落,成為全國貧困地區之一”?

(3)據《河防一覽》記載,黃河平時“沙居其六”,伏汛時“水居其二”,試説明原因。

(4)自開封以下的黃河河段向東北流入渤海,與南下奪淮入海相比會新增一種水患。指出該水患的名稱並説明其發生的季節與原因。

材料二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是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然而,1972年後的26年間黃河有21年出現過斷流現象。斷流嚴重影響了黃河兩岸的生態系統和*的生產生活。

據有關方面研究,黃河斷流與人口增加、經濟發展、氣候趨於乾旱、中上游過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關。

長期以來,黃河管理以防洪治理為主,水資源“自由取用”,優先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視生態系統的需要。隨着“生態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批准了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國家計委、水利部聯合頒佈了《黃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幹流水量調度方案》和《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授權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水量實行統一調度。1999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對流域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變以往的“以需定供”為“以供定需”,根據水資源與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優化配置水資源。

2000年以來,在氣候條件大體不變的情況下,黃河已經連續8年未斷流。黃河已逐步重現往日奔騰不息的風采。

(5)運用*常識分析*在解決黃河斷流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6)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是由不同部分構成的複雜整體,分析其中所體現的整體與部分的辯*關係。

(7)結合材料,分析黃河水資源利用的實踐與觀念創新的辯*關係。

【回答】

(1)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夏、商、周主要活動區域;經濟重心;歷代*中心;文化和民族融合的核心區域。

(2)中游過度開發,植被破壞,水土流失;下游防治不力,災害嚴重;戰亂頻繁;人工決口導致奪淮入海,水系破壞,環境惡化;農田、城市淤沒。

(3)汛期,黃河補給以降雨為主,(此時)降雨的強度大(降雨集中),沖刷(水土流失)強烈,泥沙含量大。平時(伏汛以外),降雨較少,地下水補給河流比重加大,泥沙量較少。(4)凌汛(*凌洪災)。季節:冬初(入冬)與初春(開春);原因:河流自南向北流,就是較温暖地區向較冷地區流,冬初下游已凍結,上游未凍:初春上游己解凍但下游尚凍結。(此兩種情況下)上游的河水(與*塊)望塞河道可導致潰堤(形成危害)。

(5)黃河斷流嚴重影響着兩岸的生態系統和*的生產生活,我國*作為*的*,承擔着發展社會生產、改善*生活、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責任。面對黃河斷流現象,*本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理念,充分發揮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以負責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和具體辦法,對解決黃河斷流問題起了主導作用。

(6)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是一個有機整體。水的供給與需求,上中游地區用水與下游地區用水,生產用水、生活用水與生態用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部分影響整體,中上游地區生產、生活過度用水是導致黃河斷流的重要原因。整體決定部分,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着眼於整體,尋求最優目標,正確認識和處理水的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統籌安排上中下游用水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實現了連續8年未斷流的目標。

(7)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長期以來,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對解決防洪和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自由取用”的利用方式造成了下游水資源嚴重不足甚至斷流的負面影響。“生態水”新理念和“以供定需”的用水新思路適應了實踐提出的新要求,反映了人們對水資源及其利用的認識的深化。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作用,認識的創新推動實踐的創新。“生態水”新理念推動了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方式的創新,對於優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資源,保*黃河連續8年未斷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知識點:綜合專題 單元測試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