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溯源於顧炎武《日知...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溯源於顧炎武《日知...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溯源於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的“正始”條,其本義是指整個社會道德沉淪,即使普通民眾都應當奮起救贖。顧炎武區分了兩種情形:亡國和亡天下。他認為前者不過是改朝換代,後者則是如孟子所説,仁義之途被堵塞,社會淪落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的境況。文中反映出對當時知識界空談誤國又屈膝侍清的憤慈。他最後感歎説:“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1915年,梁啟超有感於**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屈辱,寫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喚醒人們在指責*無能的同時也當作深入的自我檢討。文章題目表明不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認為欲雪國恥,關鍵在於“我輩之自新”:“斯乃真顧亭林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

顯然,梁啟超對顧炎武的觀點做了創造*的發揮。不同於顧炎武,他所講的“天下”實指國家,“興亡”也是指國家的振興與危傾;“匹夫”主要指習慣稱為“士大夫”的知識界人士;“責任”是指通過*上的社會改良以救亡圖存,包括整*、理財、勸工、興學和議政等。形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觀念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於《周易》《大學》《中庸》等典籍,不過以孟子之學最為集中。顧、樑二人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都尊崇孟子的思想並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論,這絕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為四個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懷。孟子認為任何個體既然居天下之廣居,就應該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這既關乎道德,也關乎*。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確提出“民為貴,社程次之,君為輕”,這樣的觀點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實在是振聾發饋。再次是主人意識。孟子肯定每一個人都有成為聖賢的可能,他認同“人皆可以為堯舜”的觀點,甚至直言“何以異於人哉?堯、舜與人同耳”。最後是以正心為本。宋代楊時曾指出《孟子》一書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認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還以史為鑑,指出萊封之所以失天下是因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於失其心。限於歷史條件,在孟子的時代,“普天之下”與“四海之內”幾乎是同義詞,但先哲畢竟意識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國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個村落,我們有理由以“天下”指稱人類生存的世界;“興亡”兼涉從個體道德修養到社會*經濟文化諸方面的興衰;“匹夫”當指生活於其間的每一個人,無論其地位的高低;“有責”即要求每一個人秉持主人公態度,從我做起,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這樣的人近於孟子所説的“天民”,他依當行於天下之道而行之,不為世風的偏轉所左右。採用古希臘晚期斯多葛派的稱名,便是“世界公民”。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稱,他將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同對人類命運的關切緊緊聯繫在一起。

高遠的境界當落實於日用之常,是先哲講求的體用不二、知行合一。如果每一個人都自覺履行公民職責,我們的國家便會長治久安,每一個體也將從中受益。

(選自胡家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顧炎武認為亡國與亡天下不同,亡國只是改朝換代,而亡天下則是仁義被扼殺,統治者虐

害*,*之間也紛爭不斷,天下即將滅亡。

B.顧炎武認為保護一家一姓的國家不致傾覆既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又是每一個普

通百姓義不容辭的責任。

C.梁啟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籲人們要看清*的無能,又喚醒人們應作深入的自我檢

討,他認為要雪國恥,關鍵在於要自我修正。

D.顧炎武、梁啟超在社會危難時都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吶喊,其中梁啟超在顧炎武觀點的基礎上又做了創造*的發揮且賦予其新的內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觀念的思想根源來自孟子,顧炎武、梁啟超在論述自己的這

一觀念時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並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論。B. 梁啟超所講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指的是知識分子面對國家的振興與危傾,都有責

任通過*上的社會改良來救亡圖存,這與顧炎武的明顯不同。

C.孟子認為人既然居天下之廣居,就應該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道

路上,即擁有天下情懷。

D.孟子“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被後世廣泛流傳,他認為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

輕,這一觀點的提出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正人心”,是孟子的一個重要思想,孟子認為天下的根本在於國,國的根本在於家,家

的根本在於自身,粟封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為失去了民心。

B. 孟子認為人不應自慚形穢,而要有主人意識,只要我們每個人樹立遠大的理想,不斷完善

自己,最終就能成為像堯舜那樣的的人。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當今的現實意義可理解為,人類生存的世界,小到個人修養大

到社會的興衰,每個人都要有主人公態度,從我做起,推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D.孟子所説的“天民”與古希臘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類似,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這樣的人,他將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與人類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回答】

1.B  由“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可知“又是一個普通百姓義不容辭的責任”錯。

2.A “這一觀念的思想根源來自孟子”錯,原文是“可以追溯於《周易》《大學》《中庸》等典籍,不過以孟子之學最為集中”。

3. B“ 最終就能成為像堯舜那樣的的人”的説法絕對,原文是“每一個人都有成為聖賢的可能”。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