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線條之美樑 衡我第一次對線條感興趣,是有人送我一個細長的瓶子,裏面裝着一種很名貴的牡丹油。但我“買櫝還珠”,目...

問題詳情:

線條之美樑 衡我第一次對線條感興趣,是有人送我一個細長的瓶子,裏面裝着一種很名貴的牡丹油。但我“買櫝還珠”,目...

線條之美

樑  衡

我第一次對線條感興趣,是有人送我一個細長的瓶子,裏面裝着一種很名貴的牡丹油。但我“買櫝還珠”,目不見油,竟被這個瓶子驚呆了。它的設計非常簡潔,並沒有常見的鼓肚、細腰、高腳、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蓋去掉,就剩下左右兩條對稱的弧線。但這線條的乾淨,讓你覺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處的歌聲,直飄來你的心底。我神魂顛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時置於案頭,常會忍不住抬頭看兩眼。

初中學幾何時就知道,空間中先有一個點;點一動,它的軌跡就生成了一條線。所謂軌跡者,只是我們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劃過之後,在我們的腦海裏的視覺駐留。原來這線條的美正在似有似無之間,是自帶幾分幻美的東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雲影,想象無窮。正是因了它的來無蹤,去無影,永不停,卻又永無結果,也就讓你永不會失望。線條,一種虛幻的、沒有窮盡的,可以寄託我們任何理想、情感和審美的美。

點動生線,線動生面,在大千世界裏,這線永處於一種過渡之中。當它靜卧於紙面時就含而不露,或如*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嫻;而一旦橫空出世,就如羽鏑之鳴,星過夜空。這線內藏着無盡的勢能與動能。所以*畫的白描,不要顏*,也不要西畫的透視、光影,只需一根線,就能表現出人物的喜怒哀樂,山水的磅礴雄渾。那線的起落、走勢、輕重、彎曲等,居然能分出幾十種手法,靈動地捕捉各種美感。葉落霜天,花開早春,大河狂舞,烈馬嘶鳴。確實在大自然中,從天邊羣山的輪廓,到眼前的一片樹葉、一枚花瓣,都是曲線的傑作。無論平面還是立體的藝術,一線便可定格一個美麗的瞬間,同時也吐納着作者內心的塊壘。曹植的《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簡直是一幅美人線描圖。張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寫雪後西湖的風景,“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點、一芥、一粒,雖是文字,作者卻如畫家一般純熟地運用了點和線的表現手法。

線條既然有這樣的魔力,便為所有藝術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藝術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書法藝術,洗盡鉛華,只剩了白紙上一絲黑線的遊走。那飛揚狂舞的草書,漏痕、飛白、懸針、垂露等等,恨不能將人間所有的線條式樣收來,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飛墨於紙。或如晴空霹靂,或如燈下細語。就這樣牽着人的神經,幾千年來書不完、變無窮、説不夠、賞不盡。再如舞蹈,一個舞蹈家的表演實際上是無數條曲線在空間做着力與勢、虛與實、有與無的曼妙組合,不停地在我們的腦海裏形成視覺的疊加。正如紙上絕不會有兩幅相同的草書,台上也絕不會有兩個相同的舞姿。這永不休止的奇幻變化,怎麼能不教你的神經止不住地興奮呢。至於音樂,那是聲音加時間的藝術,是不同聲音的線條在不同時間段上的遊走,輕輕地按摩着我們的神經,形成聽覺上的駐留。所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其實那樑上繞着的是些樂譜的**線條。

線條魅力的最高體現在於我們的人體。人,除作為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外,還是世間高貴的審美對象。郭蘭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樣,小夥心胸多寬廣。”奚秀蘭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些都是在説他們身上*柔至美或陽剛至強的線條。於是就專門產生了美術界的人體繪畫、攝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戲劇、模特,競技場上的體*、健美、雜技等等。這些都是人對自身形體線條的欣賞、開發與利用。

線的魅力不止於具體的人或物,還常常注入主觀精神,可囊括一個時代,代表一個地域,成了一個國家或一段歷史的符號。秦篆、漢隸、魏碑、唐楷,還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骨,這每一種字體的線條,就是貼在那個朝代門楣上的標籤。新*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參與設計國徽與*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其時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後便讓學生去畫草圖。一週之後交來作業,她只看了一眼,便大聲説:“這怎麼行?這是康乾線條,你給我到漢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當我初讀到這段資料時就奇怪,只用鉛筆在白紙上勾出的一根細線,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還是大漢、盛唐?帶着這個疑問,我終於在去年有緣親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馬踏匈奴》,還有石牛、石馬等作品,線條拙樸、雄渾、蒼涼,雖時隔兩千年,仍然傳遞着那個時代的輝煌、開放、不拘一格與國家的強盛。康乾時期*的封建社會已是強*之末,線條繁縟奢華,怎能表現當時新*的如日初升呢?

美哉!博大精深的線條。

(選自《*日報》,有刪節)

18.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 第一段中“買櫝還珠”加引號,語帶自嘲,強調了禮物的珍費,突出了朋友所贈之物帶給“我”的驚豔感受。

B. 第三段談到中西方繪畫技法,突出了*畫白描技法中線條的豐富表現力,語氣中含有對*文化的自豪感。

C. 文章引用《洛神賦》文句,意在讚美曹植的藝術想象力,豐富了線條美的內涵,增添了本文的文化韻味。

D. 文中寫了舞蹈和音樂兩種藝術形式,通過線條在空間裏的組合和在時間中的遊走來闡釋線條奇幻的動態之美。

E. 全文從“物”“人”“理”等方面組織材料,由實入虛,脈絡清晰,思路嚴謹,內容豐富,繁而不亂。

19. 請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20. 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

21. 縱觀全文,線條對創造美有哪些作用?

22. 請參照《線條之美》的審美角度點評下面這首描寫勞動者的小詩。

脊  樑

羅長城

一條力的弧線,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條飛來的*虹,

一架厚的青巒。

【回答】

18. AC    19. 運用擬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方法,生動有力地展現了線條賦予草書簡約而富於變化的藝術活力,體現了線條在書法藝術中的重要作用。   

20. 引故事使文章生動,作例*有力*了線條可以體現時代的精神氣質;深化了主題,借線條這一象徵符號寄託對新生共和國的美好期待。   

21. ①寄託理想、情感和審美

②藴藏藝術能量

③體現人體之美

④是各種藝術形式的基礎

⑤承載主觀精神,是時代和國家的象徵   

22. 運用角度,合理解釋  探究主題   語言表達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鑑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A項,“強調了禮物的珍貴,突出了朋友所贈之物帶給‘我’的驚豔感受”錯。結合原文“但我‘買櫝還珠’,目不見油,竟被這個瓶子驚呆了”,可見這是作者自嘲自己沒有看上那名貴的牡丹油,卻對瓶子感到驚豔。

C項,“意在讚美曹植的藝術想象力”錯,結合原文“無論平面還是立體的藝術,一線便可定格一個美麗的瞬間,同時也吐納着作者內心的塊壘。曹植的《洛神賦》……簡直是一幅美人線描圖”,可見作者引用曹植的《洛神賦》是想要表達線條可以定格美麗的瞬間,吐納作者內心的塊壘,而非“讚美曹植的藝術想象力”。

故選AC。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欣賞精*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看文中有沒有修辭手法,然後可以鑑賞詞語特點、句式特點;有時還要聯繫上下文分析結構上的作用。

先概括這段文字的內容,這是以書法藝術為例,表現線條的魅力。其中“或如晴空霹靂,或如燈下細語”運用比喻手法,表現線條的千變萬化;“洗盡鉛華”運用擬人手法,表現書法藝術是純粹的線條之美;“書不完、變無窮、説不夠、賞不盡”則運用排比,寫出書法藝術中的線條的無窮魅力;而詞語“遊走”化靜為動,寫出書法中線條的靈動;句式上長短結合、多用短句,如“漏痕、飛白、懸針、垂露等等”“恨不能將人間所有的線條式樣收來,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飛墨於紙”,寫出線條表現力的豐富以及書法家對線條的喜愛。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情節或段落的作用。解答時要先概括出內容,然後聯繫上下文看結構上的作用,分析運用的手法等。

首先看林徽因的故事寫了什麼。“新*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參與設計國徽與*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其時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後便讓學生去畫草圖。一週之後交來作業,她只看了一眼,便大聲説:‘這怎麼行?這是康乾線條,你給我到漢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這是寫林徽因認為漢唐的線條才符合國徽與*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內涵,康乾線條不行。然後分析作者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想要*什麼,這樣的*通常要到例子前面去找,結合原文段首句子“線的魅力不止於具體的人或物,還常常注入主觀精神,可囊括一個時代,代表一個地域,成了一個國家或一段歷史的符號”可知,這個例子是*線條可以代表一個時代,一個地域,一個國家或一段歷史,線條是藴含着人的主觀精神的。最後分析引用例子的效果,很生動地詮釋觀點,並給文章注入文化內涵,吸引讀者的閲讀興趣。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梳理文章結構,概括作者觀點的能力。解答時要按照一定順序梳理文本結構,劃分段落層次;然後按照題幹提示逐層篩選出表達作者觀點態度的句子;特別注意總領句、總結句等;最後分點概括。

結合第二段“原來這線條的美正在似有似無之間,是自帶幾分幻美的東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雲影,想象無窮。正是因了它的來無蹤,去無影,永不停,卻又永無結果,也就讓你永不會失望。線條,一種虛幻的、沒有窮盡的,可以寄託我們任何理想、情感和審美的美”,可概括出“似有似無,亦幻亦真,引人無限遐想,寄託我們任何理想、情感和審美”;

結合第三段“點動生線,線動生面,在大千世界裏,這線永處於一種過渡之中。當它靜卧於紙面時就含而不露,或如*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嫻;而一旦橫空出世,就如羽鏑之鳴,星過夜空。這線內藏着無盡的勢能與動能”,可概括出“內藏着無盡的勢能與動能,不動時含而不露;動時橫空出世,魅力無窮”。

結合第四段“線條既然有這樣的魔力,便為所有藝術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藝術之母了吧”,第五段“線條魅力的最高體現在於我們的人體”“這些都是人對自身形體線條的欣賞、開發與利用”,可概括出“是藝術之母,可以幫助人對自身形體線條的欣賞、開發與利用”。

結合第六段“線的魅力不止於具體的人或物,還常常注入主觀精神,可囊括一個時代,代表一個地域,成了一個國家或一段歷史的符號。秦篆、漢隸、魏碑、唐楷,還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骨,這每一種字體的線條,就是貼在那個朝代門楣上的標籤”,可概括出“線條中注入人的主觀精神,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域,一個國家或一段歷史的符號”。

【22題詳解】

首先分析本文的審美角度,通過題目“線條之美”以及文中表現作者觀點態度的句子,如“原來這線條的美正在似有似無之間,是自帶幾分幻美的東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雲影,想象無窮。正是因了它的來無蹤,去無影,永不停,卻又永無結果,也就讓你永不會失望。線條,一種虛幻的、沒有窮盡的,可以寄託我們任何理想、情感和審美的美”等,可以把握住作者審美是通過對線條的欣賞進而欣賞藝術之美的,也就是通過某一個角度欣賞藝術之美。然後欣賞這首小詩。小詩的題目叫做“脊樑”,詩歌沒有具體寫“脊樑”是什麼,甚至沒有具體的形態,而是通過一系列的“線條”“形態”來比喻“脊樑”。如稱它為“一條力的弧線”,展示出有力的曲線;再運用間接意象作比喻,點出其象徵意:以*虹喻脊樑,讚美多年與自然奮戰的勞動者的內在的力和美;用“青巒”喻“犁圈”讚美了勞動意義的重要;以“青巒”喻“脊樑”,讚美了勞動者的厚重品*。意象間的聯結,構成了整體意象的鮮活和厚重之美。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