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6分,每小題3分) “以德治國”有三層含義。一是説執政者應當重視自身“德”的修...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6分,每小題3分) “以德治國”有三層含義。一是説執政者應當重視自身“德”的修...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6分,每小題3分)


 “以德治國”有三層含義。一是説執政者應當重視自身“德”的修養,行為*守應當以“德”為準則。二是説執政者應當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為本。三是説執政者應當對被統治者的言行確定以“德”為中心的嚴格規範,並予以有效約束。


儒家正統學説中的理想“德治”,其實應該三者兼有。可是*古代大多數帝王的理解,基本只停留於第三層含義。這就是《管子・君臣下》所説的“道德定於上,則百姓化於下矣”。通常所謂“以德化民”(《史記・孝文本紀》)比較準確地體現了這種*意識。然而事實上如果説“以德治國”曾經產生過積極的歷史影響的話,主要卻是因為基於“以德治國”的第一層含義,執政者執行着某種道德自律,接受着某種道德監督。《貞觀政要》開頭所引錄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論“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以及魏徵發表的對於君主來説“修身之術”與“治國之要”原本一致的觀點等等,都是一種以“德”自律的自覺。古代帝王的“罪己”詔或者類似的文書中“簿德”“寡德”的自責儘管並不都是真摯之言,但是在形式上,仍可看作是一種面對某種道德標準的自我檢討。


也正是因為有講究“德”的*傳統,而執政者也熱心“德”的*宣傳,社會於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行對權力者的道德監督。在有的時代,曾經形成了較為澄清的社會輿論氛圍,出現了較為勇敢的*批判力量。魯迅説:“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的脊樑。”這些人和事常有多*的“光輝”,其中尤以不惜犧牲生命挑戰*強權者最為令人興奮。事實上,他們有時是從“德”得到有力的精神鼓舞,有時又是以“德”作為自身的信念支撐的。


在*古代,天災以及相關的異象,常常被看作君主不“德”所受到的天的*告和懲罰。於是因此而發生的大臣辭職、帝王自譴等歷史記錄不絕於書。以現在科學的眼光觀察,這種言行和思想固然是可笑的,然而在當時,卻常常體現出一種以“德”為標尺的嚴肅的*反省。


1.下列對文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正統學説中的理想“德治”既重視自身“德”的修養,又重視善政的推行。


B.*古代大多數帝王對“以德治國”的理解只是對被統治者的言行確定以“德”為中心的嚴格規範,並予以有效約束。


C.所謂“以德化民”準確體現了執政者積極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為本的*意識。


D.“以德治國”在歷史上產生過影響,是因為執政者熱心“德”的*宣傳。


2.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執政者堅持道德自律,重視自身“德”的修養,接受社會的道德監督,是真正的“以德治國”。


B.敢於不惜犧牲生命而挑戰*強權,人的一生才會煥發出多*的“光輝”,才能成為“*的脊樑”。


C.*古代因天災等異象而引發大臣辭職、帝王自譴的言行和思想盡管是可笑的,卻往往有益於*清明和社會安定。


D.修身養*的方式與治理國家的方法有相同之處,都有重視道德標準的含義,因此魏徵説“修身之術”與“治國之要”原本一致。

【回答】

1. B(A “德治”應該三者兼有;C體現了“第三層含義”; D因為執政者執行着某種道德自律。)


2. D(A有三方面內容;B不能形成必要的條件關係;C 體現出一種以“德”為準的*反省。)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