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在*,國家從來被視為一個倫理*的實體。在近代西方霍布斯和洛克所倡導的自然主義的...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在*,國家從來被視為一個倫理*的實體。在近代西方霍布斯和洛克所倡導的自然主義的...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國家從來被視為一個倫理*的實體。在近代西方霍布斯和洛克所倡導的自然主義的契約國家,盧梭、康德、費希特所倡導的道德主義的契約國家中,國家都沒有積極的功能。國家只是一個*察,唯一的職責是維持秩序;它不是一個導師,不負有引導人們向善之職,那是宗教所管的事。*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天下,在倫理關係上環環相扣,連為一體。“民惟邦本”,國家作為倫理*的實體,除去負責保障民眾的個*利、督促民眾履行個人義務之外,還負責教化民眾尤其是從君主到各級官吏,“孝、悌、忠、信”,“仁、愛、誠、敬”,“禮、義、廉、恥”,作為國家倫理的基本觀念,規定了一個人在現實中應該怎樣行動,應該禁止哪些行為。正因為如此,國家不僅要保護從個人到家庭再到社會的責任倫理,而且自身要率先履行自己的責任倫理,成為履行責任倫理的示範者。孔子説:“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與!”説明禮治在倫理型國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對國家而言,包括吉禮、嘉禮、賓禮、*禮、凶禮在內的各項禮儀,不僅是宣示價值觀、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教化*特別是掌控權力的各級官吏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維護國家*與尊嚴、積極推進*交往的重要手段。

歷史早已*,只要家庭、社會、國家這些倫理*實體繼續存在,禮所表達的這些責任倫理就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禮自身也一直在發展變化之中。禮根植於人們的生活實踐,根植於人們的日常的習俗,因時間、空間條件不一樣,它們會產生許多差異。今日之*,現代、前現代、後現代並存,而基本取向則是每個人一方面自主*、**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又越來越為世界*聯繫中的巨量信息所左右;以父家長為中心的傳統家庭已普遍瓦解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成為主流,在市場化、契約關係衝擊下,婚姻與家庭變數激增;人們的社會交往範圍,在實際領域和虛擬領域都空前擴大也更加不確定,各類新型的社會自組織影響已大大超過傳統的社會自組織;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都面臨全新的挑戰。所有這些倫理*實體歷史*的變化都要求禮和禮治全面的革新。

倫理與道德、倫理與法理、法理與道德之間的歧義乃至衝突,現今超過以往任何時代,這就要求禮與禮治必須進行再創造。

革新及再創造,則應當從人們的生活實踐中,從各地方、各族羣的民間習俗中,吸取豐富的營養。要對現今既有的各種禮儀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和總結,在已有的基礎上加以提升,並使之更加系統化、完善化。讓禮和禮治成為現代國家德治與法治的得力輔弼,是當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摘編自姜義華《論“禮治”的當代意義》)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國家作為倫理*的實體,負有督促民眾履行義務以及教化民眾等職責。

B.近代西方一些思想家倡導的契約國家,其唯一職責是維持秩序,沒有積極功能。

C.因為家庭、社會、國家的繼續存在,禮所表達的責任倫理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D.為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禮和禮治必須進行不斷的再創造,不斷系統化、完善化。

2.下列對原文論*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運用了引*手法,引用孔子的話,*禮治在倫理型國家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B.文章運用了例*手法,列舉倫理*實體的變化現象,*禮根植於人們的生活實踐。

C.文章採用層進式論*結構,圍繞“禮治”展開論述,逐層推進,具有嚴密的邏輯*。

D.文章從歷史和現實,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等方面,論*了“禮治”的當代意義。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

A.“禮、義、廉、恥”等作為國家倫理的基本觀念,規定了人們在現實中的行為準則。

B.吉禮、賓禮、*禮等禮儀,是維護國家*與尊嚴的必要手段,能夠推進*交往。

C.人們社交範圍正空前擴大,各類新型的社會自組織影響即將超過傳統的社會自組織。

D.今日之*,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都面臨全新的挑戰,必須借鑑西方契約國家的做法。

【回答】

1.C

解析:C項,邏輯關係不對。原文是説“只要家庭、社會、國家這些倫理*實體繼續存在,禮所表達的這些責任倫理就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兩個分句是條件關係,而該項成了因果關係。

2.B

解析:B項,論*觀點的判斷有失偏頗。文章運用例*,*“禮根植於人們的生活實踐”不準確;根據文意,*的觀點是“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禮自身也一直在發展變化之中”,或“因時間、空間條件不一樣,禮會產生許多差異”。

3.A

解析:B項,曲解文意。原文是“重要手段”而非“必要手段”;C項,錯將“已然”變成“將然”。原文是“已大大超過”,而非“即將超過”;D項,無中生有。“必須借鑑西方契約國家的做法”文中無據。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