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現代文閲讀莫把“漢學”當“國學”慕朵生日前,美國著名漢學家史景遷攜帶《曹寅與康熙》等新書來華舉辦首發式,並在多...

問題詳情:

現代文閲讀莫把“漢學”當“國學”慕朵生日前,美國著名漢學家史景遷攜帶《曹寅與康熙》等新書來華舉辦首發式,並在多...

現代文閲讀

莫把“漢學”當“國學”

慕朵生

日前,美國著名漢學家史景遷攜帶《曹寅與康熙》等新書來華舉辦首發式,並在多所高校進行講座,在學界和媒體引發新一輪“漢學熱”。但筆者以為,“漢學”當熱,然不可將之混同為“國學”。

漢學是外國尤其是歐美國家學者研究和介紹中華文化的學問,歷經遊記*漢學、傳教士漢學、學院派漢學,以及側重研究*現實問題的“*學”等幾大階段,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面對*浩瀚的文化和複雜的現實,漢學家們皓首窮經,著書立説,既促進了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也帶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寫了世界的文明進程。比如,歐洲“啟蒙運動”就深受來華傳教士介紹的儒學的啟迪。

不過,*學界對漢學的追蹤和介紹僅有100多年的歷史,且忽冷忽熱,不成系統。其中,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和*十年代,國內曾分別興起一股“漢學熱”,原因是這兩個時段*社會變動劇烈。思想爭鳴活躍,國人迫切希望通過漢學來了解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以及中華文化的。此次史景遷訪華引發的新一輪“漢學熱”,則是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化時代背景下,國人試圖藉助漢學對自己國家崛起和文化復興進行的一種心理上的印*和調適。不難看出,漢學不僅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樑,還是中華文化反觀自身的鏡子。通過漢學,中華文化既能發現自己的優缺點、長短處,也能瞭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態中的方位和價值。

然而,漢學雖有重要價值,但亦不可無限拔高。因為,漢學在本質上是一種“西學”,是西方人用西方價值觀念、學術範式來研究中華文化的學問。對漢學家而言,中華文化僅僅是學術研究的客觀對象,就像實驗室的試驗品或博物館的展覽品一樣,很難內在於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揚和光大的責任感。

但是,*人註定做不了中華文化的旁觀者。因為。千百年來積累沉澱下來的中華文化,亦即通常所説的國學,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脈,正如國學大師章太炎所言:“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人尤其是*學者,須對國學有一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感否則,遺失國學就等於拋棄了傳統,丟掉了根本,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整個國家和民族就會得歷史失憶症和精神*症。

令人遺憾的是,百餘年來*人一度迷失國學,崇拜西學,形成了一種與“西學心態”互為表裏的“漢學心態”——前者指試圖以西學取代國學,後者指像漢學家一樣把國學僅視為學術研究的對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體驗並*成國學的優美價值。尤其是近些年,*學界還出現了以獲得外國漢學獎項為榮,謀求學術名望乃至經濟利益的灰*學術現象。上述現象的實質是國學的“漢學化”。如任其發展下去,國學將會變成一種“在*的漢學”,而漢學乃至西學則會變成“在*的國學”。

總之,漢學當熱,但不能將之混同為國學,更不能以之取代國學。我衷心祝願漢學能早日成為*顯學,更希望*能大踏步復興自己的國學,同時熱烈歡迎海外漢學回家,使自己成為世界漢學的中心。

(選自2014年4月1日《學習時報》,有刪改)

4.下列對“漢學”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漢學是中外學者研究和介紹中華文化的一門學問,其研究介紹者主要是歐美國家的學者。

B.漢學已有600多年曆史,要經歷了遊記*漢學、傳教士漢學、學院派漢學和“*學”等幾大階段。

C.漢學研究不但促進了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帶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寫了世界文明進程。

D.漢學是中華文化反觀自身的鏡子,通過漢學,中華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長短與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價值。

5.關於“漢學與國學”,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漢學與國學都是研究中華文化,而漢學僅僅把中華文化作為學術研究的客觀對象。

B.國學的產生沒有漢學早,國學研究僅有100多年的歷史,且忽冷忽熱,不成系統。

C.漢學是用西方價值觀和學術範式研究中華文化,國學則注重用生命和情感體驗中華文化。

D.國學是千百年積澱下來的中華文化,國學研究應當負有弘揚光大中華文化的責任感。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上世紀國內兩次興起“漢學熱”,是因為當時*社會的變動和思想的活躍,迫使國人希望通過漢學來了解*及其文化。

B.國學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脈,是立國的源泉,沒有了國學,就丟失了根本,丟失了歷史,丟失了精神。

C.近幾年*學界出現了國學的“漢學化”現象,國學已經變成了“在*的漢學”,漢學也變成了“在*的國學”。

D.作者認為,漢學當熱,希望漢學能成為顯學,但他同時指出漢學不可以取代國學,國學應當快速的復興。

【回答】

4.A

5.B

6.D

【解析】

4.

試題分析:“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質屬*的思維形式,其語言表達形式是詞或詞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對文章的思想、觀點、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是指根據具體語境準確領會文中重要概念的意義,並能作簡單的解釋。每一個概念都有其內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就要既明確概念的內涵(特有屬*),又明確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對象)。分析可知,結合文本內容“漢學是外國尤其是歐美國家學者研究和介紹中華文化的學問,歷經遊記*漢學、傳教士漢學、學院派漢學”可知,“其研究介紹者主要是歐美國家的學者”錯誤。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5.

試題分析: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後,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範圍。④仔細對照,正確判斷。找準選項有關內容在原文的位置後,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B項,“國學的產生沒有漢學早”,無中生有;而且,“國學研究僅有100多年的歷史”,應為“*學界對漢學的追蹤和介紹僅有100多年的歷史”。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段,然後根據文段中作者的觀點,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作者觀點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取捨。A項因果倒置。“國人迫切希望通過漢學來了解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以及中華文化的”是原因。B項擴大範圍,“國學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命脈”,應為“國學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脈”。而且原文為假設關係,選項為條件關係。C項未然説成已然,“國學已經變成了‘在*的漢學’,漢學也變成了‘在*的國學’”不正確,原文是説“如任其發展下去,國學將會變成……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