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為無為之為,品無味之味    80年代末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為無為之為,品無味之味    80年代末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為無為之為,品無味之味

     80年代末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教授曾贈一幅方鬥於友,乃:“為無為之為,品無味之味”。

任先生的贈語意味深長。

 “無為”是老子的哲學思想。“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無違”,即不違背客觀事物的規律,改變客觀事物的節奏。無為的境界,就是不違反萬物自然發展的程式和機制,也就是不違反道理。老子説,聖人的學説是“能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又説:“善行者,無達跡”。“無達跡”的行為,是使事物不留下傷痕的良好行為。“無為”就是“無達痕”。仔細檢討現在人類的許多行為(包括我們個人的行為),都是由於主觀意志違反了事物發展的自然秩序和固有的規律,而給自然和人類自身帶來越來越多的危害。後人把老子的“清靜”與“無為”結合起來成“清靜無為”,其意為不貪、不躁,便可達到無為的境界。

 “味”是*古典美學的特殊範疇,也是*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獨有的概念。這與*古代飲食文化的發達很有關係。劉勰、司空圖對此都有很高的見解。司空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提出談論詩首先要善於“辨於味”,詩歌的“味”,並非*義是*,鹹義是鹹,而是要達到一種“鹹*之外”的“醇美”,或者説,是一種 “味外之旨”。在同文中,他又用了一種相似的説法:“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後可以音韻外之致耳。”所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超以象外,得其環力”。古人又云:“凡物釀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適,是文之真*靈也。”故林語堂雲:“論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愛而最難,何以故?平淡去膚淡無味,只有毫釐之差。”晉人的行草若斷還連,似奇反正,以韻相勝,泊然無為而休氣和平,意態超越而神明煥發。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在《畫旨》中提倡“平淡天真,自然渾成”。人淡如水,水淡如雲,雲淡如風,文學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淡”,是“無”,是“無味之味”。無味之味乃味之極也。

  只有真正體會到“無為之為”和“無味之味”,你才能在人生和文學藝術上達到崇高的境界。“唯大英雄能本*,是真名士自風流”,此之謂也。

1.下列分別對“無為之為”和“無味之味”的內涵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

    A.前者指老莊的哲學思想,後者指*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的獨有的概念。

       B.前者指“無違”,即不違背客觀事物的規律,不改變客觀事物的節奏,後者指與中       國古代飲食文化的發達有關的古典美學的範疇。

    C.前者指“無達跡”的行為;後者指文學的一種最高的境界。

    D.前者指“清靜無為”,即不貪、不躁;後者指一種“鹹*之外”的“醇美”,即“味外之旨”。

2.下列全部都能*“無味之味”境界的一項是                                                       (    )

       ①任繼愈教授曾書贈一幅方鬥於我,乃:“為無為之為,品無味之味”

       ②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③超以象外,得其環力

    ④平淡天真,自然渾成

    ⑤凡物釀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知,是文之真*靈也

    ⑥唯大英雄能本*,是真名士自風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3.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人類只有不違反自然發展的規律,才能達到無為的境界。

    B.只有將“無為”和“清靜”有機地結合起來,人類才能達到無為的境界。

    C.晉人的行草如果斷了還能相連,那麼能夠説明書法家達到了“大自然無為而休氣和平”

     的境界。

       D.人類之所以達到了文學藝術上的崇高境界,是因為他們真正體會到了“無為之為”。

【回答】

1. C    

2. B   

3. A

知識點:現代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