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張翥,字仲舉,晉寧人。其父為吏,從徵*南,調饒州安仁縣典史,又為杭州*庫副使。翥少...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張翥,字仲舉,晉寧人。其父為吏,從徵*南,調饒州安仁縣典史,又為杭州*庫副使。翥少...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張翥,字仲舉,晉寧人。其父為吏,從徵*南,調饒州安仁縣典史,又為杭州*庫副使。翥少時,負其才雋,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不以家業屑其意,其父以為憂。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憂,今請易業矣。”乃謝客,閉門讀書,晝夜不暫輟,因受業於李存先生。存家安仁,*東大儒也,其學傳於陸九淵氏,翥從之遊,道德*命之説,多所研究。未幾,留杭,又從仇遠先生學。遠於詩最高,翥學之,盡得其音律之奧,於是翥遂以詩文知名一時。已而遊維揚,居久之,學者及門甚眾。

至元末,同郡傅巖起居中書,薦翥隱逸。至正初,召為國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尋退居淮東。會朝廷修遼、金、宋三史,起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史成,歷應奉、修撰,遷太常博士,升禮儀院判官,又遷翰林,歷直學士、侍講學士,乃以侍讀兼祭酒。翥勤於誘掖後進,絕去崖岸,不徒以師道自尊,用是學者樂親炙之。有以經義請問者,必歷舉眾説,為之折衷,論辯之際,雜以談笑,無不厭其所得而後已。嘗奉旨詣中書,集議時政,眾論蜂起,翥獨默然。丞相搠思監曰:“張先生平日好論事,今一語不出,何耶?”翥對曰:“眾人之議,皆是也。但事勢有緩急,施行有先後,在丞相所決耳。”搠思監善之。明日,除集賢學士,俄以翰林學士承旨致仕,階榮祿大夫。

孛羅帖木兒之入京師也,命翥草詔,削奪擴廓帖木兒官爵,且發兵討之,翥毅然不從。左右或勸之,翥曰:“吾臂可斷,筆不能*也。”天子知其意不可奪,乃命他學士為之。孛羅帖木兒雖知之,亦不以為怨也。及孛羅帖木兒既誅,詔乃以翥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學士承旨致仕,給全俸終其身。二*年三月卒,年八十二。

(節選自《元史》卷一百八十六列傳第七十三)

14.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翥少時,負其才雋              負:依恃,憑仗

B.用是學者樂親炙之              用:因為

C.搠思監善之                    善:善良

D.俄以翰林學士承旨致仕          致仕:退休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其學傳於陸九淵氏              其皆出於此乎

B.遠於詩最高                    *,水為之,而寒於水

C.有以經義請問者                作《師説》以貽之

D.孛羅帖木兒之入京師也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16.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已而遊維揚,居久之,學者及門甚眾。

                                                                   

(2)翥對曰:“眾人之議,皆是也。

                                                                    

(3)天子知其意不可奪,乃命他學士為之

                                                                    

17.文中表現了張翥哪些可貴的品質?請簡要概括。

                                                                   

【回答】

14.C

15.D

16.

(1)不久遊歷到揚州,在此居住了很久,到張翥家來求學的人很多。(3分,關鍵詞:已而、遊、學者,)

(2)張翥回答説:“眾人的議論,都是對的。(3分,關鍵詞:對、眾人、是)

(3)順帝知道張翥的意志不可強迫,於是命令別的學士草擬了詔書。(4分,關鍵詞:奪、為之)

17.

知錯能改;勤奮好學;提攜後進;平易近人;堅守正義。(每點1分,答出3點即可)

【解析】

14.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C善:認為好。推斷文言實詞的方法:(1)記憶解詞法。識記是理解的基礎,課本出現的常用文言文實詞的基本詞義一定要牢記,在考試過程中才能將知識遷移,轉化為能力。(2)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D都是主謂間取獨。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

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幹,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幹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併或反義合併或反義並列為構詞特徵。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 (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繫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繫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7.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題目,此類有關人物形象的分析題,在分析時,要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格特徵進行分析。此題可以從原文中找出有關語段,通過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把人物*格展現出來。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參考譯文】

張翥,字仲舉,是晉寧人。張翥年輕時,自恃才能出眾,豪放而無拘束,喜好蹴鞠、音樂,鄙視經營家業而不以為意,他的父親對此很擔憂。一天,張翥翻然改變,説:“父親大人不必擔憂,從今起就讓我改變行為吧。”於是謝絕客人,閉門讀書,夜以繼日,毫不鬆懈,並接受李存先生的教導。李存家住安仁,是*南的大儒,學問得自於陸九淵的傳授,張翥跟隨他學習,對於道德*命的學説,多有研究。不多久,張翥滯留在杭州,又跟從仇遠先生學習。仇遠在詩歌方面成就最高,張翥跟他學作詩,完全掌握了他運用音律的奧祕,這時張翥就以詩文知名於當世。不久遊歷到揚州,在此居住了很久,到張翥家來求學的人很多。

至元末年,與張翥同郡的人傅巖起在中書省任職,以隱逸之士推薦張翥。至正初年,徵召張翥入朝任國子助教,分掌教育上都的學生。不久辭官隱居在淮東,適逢朝廷修纂遼、金、宋三史,起用張翥任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史書完成後,升任禮儀院判官,又調任翰林國史院,歷任直學士、侍講學士,於是以侍讀學士兼任國子祭酒。張翥熱心獎掖年輕學者,拋棄高傲的態度,不僅靠師道尊嚴維持自己的威信,因此學生都樂於親近他。只要有向他請教經義的,張翥必然一一列舉各家的説法,為他們提取合理的結論。討論的時候,經常穿*着談笑,直到滿足他們的要求才罷休。張翥曾經奉旨到中書省,與朝臣議論當時的政事,各種建議紛紛提出,唯獨張翥沉默不言。丞相搠思監對他説:“張先生平日喜歡議論事情,今天卻一句話不説是什麼緣故?”張翥回答説:“眾人的議論,都是對的。但事情的*質有緩有急,施行起來有先有後,取決於丞相的裁決罷了。”搠思監認為他説得好。第二天,授予集賢學士,不久以翰林學士承旨退休,官階為榮祿大夫。

孛羅帖木兒進入京師,順帝命令張翥草擬詔書,削奪擴廓帖木兒的官爵,並且調集*隊*他,張翥毅然不答應。身旁有人勸張翥,張翥説:“我的手臂可斷,這筆我是不會拿的。”順帝知道張翥的意志不可強迫,於是命令別的學士草擬詔書。孛羅帖木兒雖然知道了這件事,也不因此而怨恨張翥。等到孛羅帖木兒被處死後,於是下詔任命張翥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學士承旨退休,終身給予全俸。二*年三月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