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張暢,字少微,吳郡人。暢少與從兄敷、演、敬齊名,為後進之秀。起家為太守徐佩之主簿...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張暢,字少微,吳郡人。暢少與從兄敷、演、敬齊名,為後進之秀。起家為太守徐佩之主簿...

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

張暢,字少微,吳郡人。暢少與從兄敷、演、敬齊名,為後進之秀。起家為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誅,暢馳出奔赴,制服盡哀,時論美之。弟枚嘗為猘①犬所傷,醫者雲食嘏蟆可療,枚難之。暢含笑先嚐,枚因此乃食,由是遂愈。孝武鎮彭城,暢為安北長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魏主託跋燾南征,太尉*夏王劉義恭統諸*出鎮彭城。虜眾近城數十里,彭城眾力雖多,而*食不足,義恭欲棄彭城南歸,計議彌日不定。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將*蕭思話留守太尉長史何勖不同,欲席捲奔鬱洲,自海道還都。

二議未決,更集羣僚議之。暢曰:“若歷城、鬱洲可至,下官敢不高贊。今城內乏食,人無固心,但以關扃嚴密,不獲走耳。若一搖動,則潰然奔散,雖欲至所在,其可得乎!令食雖寡,然朝夕未至窘乏,豈可舍萬全之術,而即危亡之道。此計必行,下官請以頸血污君馬跡!”孝武聞暢議,謂義恭曰:“張長史言,不可違也。”義恭乃止。時魏聲雲當出襄陽,故以暢為南譙王劉義宣司空長史、南郡太守。元兇。弒逆,義宣發哀之日,即便舉兵。暢為元佐,舉哀畢,改服著黃褲褶,出*堂簡人,音儀容止,眾皆矚目,見者皆為盡命。事平,徵為吏部尚書,封夷道縣侯。及義宣有異圖,蔡超等以暢人望,勸義宣留之,乃解南蠻校尉以授暢,加冠*將*,領丞相長史。暢遣門生荀僧寶下都,因顏竣陳義宣釁狀。僧寶有私貨,止巴陵不時下。會義宣起兵,津路斷絕,遂不得前。義宣將為逆,使嬖人翟靈寶告暢,暢陳必無此理,請以死保之。進號撫*,別立*部,以收人望。暢雖署文檄,飲酒常醉,不省其

事。及義宣敗於梁山,暢為*人所掠,衣服都盡。遇右將*王玄謨乘輿出營,暢巳得敗衣,遂排玄謨上輿,玄謨甚不悦。諸將請殺之,隊主張榮救之得免。執送都下,付廷尉,見原。孝建二年,出為會稽太守。卒,諡曰宣。

(節選自《宋書·列傳第六》)

【注】①猘(zhì):瘋狂的。②元兇:即元兇劭,宋文帝太子。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嬡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將*蕭思話留守/

B.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將*蕭思話留守/

C.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嬡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將*蕭思話留守/

D.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嬡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將*蕭思話留守/

11.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制服在古代可指喪服,可按與死者親疏關係分類,比如“期”指的是穿一年的喪服。

B.*堂是古代習*的場所,近似的詞還有一個“*官”,這是天子行大*禮之處。

C.尚書:古代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隋唐前後確立六部,尚書為各部副長官。

D.嬖人既指男子受寵愛但身份卑微的側室,又指君主寵幸的臣子。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暢重情重義。主君被殺,他沒有避嫌,反而前去奔喪;弟弟受傷不肯服*他親為弟弟試*。

B.張暢有勇有謀。彭城被圍形勢危急,他分析形勢以死進諫,成功反對了棄城轉移的計劃。

C.張暢忠君為主。太子殺官反叛,他輔助南譙王舉兵平叛,發現劉義宣*又派親信報信。

D.張暢也有膽小保命的時候。南譙王造訪,他不願跟附,以醉避事,事敗時又逃跑保命。

1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城內乏食,人無固心,但以關扃嚴密,不獲走耳。

(2)暢遣門生苟僧寶下都,因顏竣陳義宣釁狀。

【回答】

10.B

11.C

12.C

13.

(1)現在城內糧食匱乏,百姓無心固守,只是因為城門緊鎖,戒備森嚴,逃不了罷了。(大意3分,“但”、 “扃”各1分)

(2)張暢派門生荀僧寶進京,通過顏竣陳述劉義宣準備反叛的徵兆情況。(大意3分,“陳”與“釁”各1分)

【解析】

10.

試題分析:做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一般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的充當的成分,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如此題注意並列的謂語和人稱的轉換。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C尚書是各部長官,副長官叫“侍郎”。這是一道文化常識的考核的題目,去年在大綱卷中出現,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以後還會堅持。文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那主要的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注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考點:理解常見古文常識。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試題分析:C太子是殺死皇帝反叛。“弒”是“臣殺君,子殺父”之意。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幹,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幹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併或反義合併或反義並列為構詞特徵。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 (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繫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繫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