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劉子玄,名知幾,以玄宗諱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為授《古文尚書》,業不進,父怒,...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劉子玄,名知幾,以玄宗諱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為授《古文尚書》,業不進,父怒,...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劉子玄,名知幾,以玄宗諱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為授《古文尚書》,業不進,父怒,楚督之。及聞為諸兄講《春秋左氏》,冒往聽,退輒辨析所疑,歎曰:“書如是,兒何怠!”父奇其意,許授《左氏》。逾年,遂通覽羣史。與兄知柔俱以善文詞知名。擢進士第,調獲嘉主簿。

武后*聖初,詔九品以上陳得失。子玄上書,譏“每歲一赦,或一歲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虛授,臣不虛受。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今羣臣無功,遭遇輒遷,至都下有‘車載斗量,杷椎碗脱’之諺。”又謂:“刺史非三載以上不可徙,宜課功殿,明賞罰。”後嘉其直,不能用也。時吏橫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於禍作《思慎賦》以刺時。蘇味道、李嶠見而歎曰:“陸機《豪士》所不及也。”

累遷鳳*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歲不遷。會天子西還,子玄自乞留東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驛召至京,領史事。遷祕書少監。時宰相韋巨源、紀處訥、楊再思、宗楚客、蕭至忠皆領監修,子玄病長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記求罷去。

始,子玄修《武后實錄》,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聽。自以為見用於時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內外四十九篇,譏評今古。徐堅讀之,歎曰:“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子玄內負有所未盡,乃委國史於吳兢,別撰《劉氏家史》及《譜考》。上推漢為陸終苗裔,非堯後;彭城叢亭裏諸劉,楚孝王囂曾孫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據明審,議者高其博。

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嘗議《孝經》鄭氏學非康成注,舉十二條左*其謬,當以古文為正;《易》無子夏傳,《老子》書無河上公注,請存王弼學。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博士司馬貞等阿意,共黜其言。詔可。

會子貺為太樂令,抵罪,子玄請於執政,玄宗怒,貶安州別駕。卒,年六十一。子玄領國史且三十年,官雖徙,職常如舊。禮部尚書鄭惟忠嘗問:“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對曰:“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時以為篤論。子玄善持論,辯據明鋭,視諸儒皆出其下,朝有論著輒豫。歿後,追贈工部尚書,諡曰文。

                                                    (節選自《新唐書•劉知幾傳》)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時吏橫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於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B.時吏橫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於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C.時吏橫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於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D.時吏橫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於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諱嫌”就是避諱,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古代避諱的總原則。如東漢為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秀才”為“茂才”。

B.擢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後錄取成為進士。但是唐宋時的“進士”有別於明清時的“進士”。

C.“諡”即諡號,是古代對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後追封的稱號,用以表彰其功績或品德,諡號只能由朝廷授予。

D.禮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禮、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等事宜。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知幾少年時學業一般,曾因學《古文尚書》不佳而受到父親的杖責,等聽到父親為哥哥們講的《左傳》後,他才有所醒悟,決心不再懈怠,一年後,就通讀諸史。

B.劉知幾敢於直言。他曾上書直陳朝廷濫用官員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讚賞和重用;他又寫了鍼砭時弊的文章《思慎賦》,蘇味道、李嶠認為超過了西晉陸機的《豪士》。

C.劉知幾治學嚴謹廣博。他修正《武后實錄》,考*劉氏宗譜,質疑《考經》《老子》等書的版本,提出很多獨到的觀點;他的《史通》一書,被徐堅視為史著的樣版。

D.劉知幾雖然官職多變,但一直修治史學,做了將近三十年史官。他認為做史官的人必須才、學、識俱兼,缺一不可,同時,修史之人還要有敢於秉筆直書的勇氣。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子玄病長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記求罷去。

(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博士司馬貞等阿意,共黜其言。

【回答】

15.D

16.C 

17.B

18.

(1)劉子玄憂慮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們的)意見主張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順,於是上奏請求離職。

(2)宰相宋璟等人不贊成他的主張,上奏要求讓儒生們提出辯駁。博士司馬貞等人阿附宋璟意圖,一起廢除他的觀點。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時吏橫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於禍/作《思慎賦》以刺時”,這句話的大意是:當時,酷吏橫行,禍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誅殺的接連不斷。劉子玄為士人沒有良知並甘心於這種禍亂之狀而感到哀傷,寫了《思慎賦》來諷議時事。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及動詞進行斷句,比如“時”“吏”“善人”“公卿”“子玄”“士”“《思慎賦》”,動詞“淫”“被誅死”“悼”“作”“刺”等。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及動詞進行斷句,比如“時”“吏”“善人”“公卿”“子玄”“士”“《思慎賦》”,動詞“淫”“被誅死”“悼”“作”“刺”等。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學常識的能力。C項“是古代對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後追封的稱號,用以表彰其功績或品德,諡號只能由朝廷授予”説法有誤。諡號,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質的稱號。後期,賜諡權高度集中於皇帝手中,要取決於“聖裁”。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説,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B項“受到武后的讚賞和重用”説法有誤,選項對應的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為“後嘉其直,不能用也”可見他未受重用。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如本題原文“後嘉其直,不能用也”可見他未受重用。

18.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病”:憂慮、擔心; “尚”:主張、觀點、推崇的想法;“偃蹇”:不順、困頓、艱難;“罷去”:離職。第二句中,“然”:贊成、同意、認為是對的、正確的;“質辯”:提出辯駁;“阿”:曲從、迎合、阿附;“黜”:廢除。同時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職名,比如“子玄”“長官”“宰相”“宋璟”“諸儒”“博士”“司馬貞”。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比如“子玄”“長官”“宰相”“宋璟”“諸儒”“博士”“司馬貞”。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劉子玄,名知幾,因為避玄宗的名諱,所以就用他的字來代替。十二歲時,父親給他講授《古文尚書》,學業不見長進,父親惱怒,用小杖責打來督促他。後來聽説父親要給兄長們講授《春秋左氏傳》,劉子玄混在裏面去聽,回來後就剖析疑難的問題,感歎説:“《古文尚書》要是像這樣,我怎麼會懈怠呢!”父親對他的想法感到很驚異,答應給他講授《春秋左氏傳》。過了一年,劉子玄就通覽了各種史書。他以擅長文詞知名。後來考中進士。

武后*聖初年,下詔令讓九品以上的官員陳述朝廷政事得失。劉子玄上書, 諷諫“每年大赦一次,或者隔一年大赦一次,人格卑下的人幸運了,人格高尚的人就不幸了。”又説:“君主不應輕易地授予官職,大臣不應輕易地接受官職。臣子隨便地接受官職不是忠誠,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職不是施恩。如今羣臣沒有功勞,碰到機遇就能升遷,以致京城中有‘車載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數量多)的諺語。”又説:“刺史任職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轉任,應當考核政績的優劣,明確獎懲。”武后稱讚他的直率,但沒有采納他的建議。當時,酷吏橫行,禍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誅殺的接連不斷。劉子玄為士人沒有良知並甘心於這種禍亂之狀而感到哀傷,寫了《思慎賦》來諷議時事。蘇味道、李嶠讀後感歎道:“陸機的《豪士賦》也比不上。”

幾度升遷做到了鳳*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提拔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沒有升遷。適逢天子西回長安,劉子玄自己請求留在東都。三年,有人上書説劉子玄身為國家的史臣卻私自著述,朝廷派人從驛路徵召他到京師,擔任寫史的事務,遷任祕書少監。當時宰相韋巨源、紀處訥、楊再思、宗楚客、蕭至忠都兼任監修,劉子玄苦於長官太多,想法、觀點不統一,加之仕途不順利,於是上奏請求離職。

當初,劉子玄編修《武后實錄》,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採納。劉子玄以為自己雖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願卻不能實現,於是著《史通》,來譏刺品評古今的史書。徐堅讀《史通》後,感歎道:“寫史的人應當把這本書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劉子玄內心感到有沒能表達的東西,於是把編撰國史的責任委託給吳兢,另外去撰寫《劉氏家史》和《譜考》。皇帝推崇漢民族是陸終的後裔,而不是堯的後人。彭城叢亭裏諸劉,楚孝王劉囂曾孫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據明審,議者高其博。

開元初年,劉子玄調任左散騎常侍。曾經評論《孝經》鄭氏著述不是鄭康成作的注,並舉了十二條事例*它的錯誤,應當把秦以前的文獻典籍當作正統;《易》沒有子夏的傳本,《老子》書著也沒有河上公的注本,請存王弼學。宰相宋璟等人不贊成他的主張,上奏要求讓儒生們提出辯駁。博士司馬貞等人阿附宋璟意圖,一起廢除他的觀點。詔可。

正趕上他的兒子任太樂令,犯事被治罪,劉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發怒,把劉子玄貶到安州作別駕。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歲。劉子玄掌管編修國史一職將近三十年,官職雖然有變遷,職責仍和以前一樣。禮部尚書鄭惟忠曾經問:“自古以來文人多,史官少,為什麼呢?” 劉知幾回答説:史官需要擅長三個方面:才能,學問和對歷史的看法。世上很少有人三者兼具的,所以史官少。有學問沒有才能,就像愚笨的商人拿着錢,卻不能增殖財貨;有才能沒有學問,就像靈巧的工匠沒有好木材和好工具,不能建成房屋。好的壞的一定記錄,讓驕橫的君主和心懷異心的臣子知道害怕,這就不用再做什麼了。” 時人把它當作確切的評論。劉子玄善於提出新的見解,論辯考據清晰敏鋭,認為當時的那些文士們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論著他總要參與修撰。在他去世後,追贈他為工部尚書,諡號為文。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