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詩集自序①李夢陽   曹縣蓋有王叔武雲,其言曰:“夫詩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詩集自序①李夢陽   曹縣蓋有王叔武雲,其言曰:“夫詩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詩集自序①

李夢陽

    曹縣蓋有王叔武雲,其言曰:“夫詩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鼓而巷謳,勞呻而康吟,一唱而羣和者,其真也,斯之謂風也。孔子曰:‘禮失而求之野。’今真詩乃在民間。而文人學子,顧往往爲韻言,謂之詩。夫孟子謂《詩》亡然後《春秋》作者,雅也。而風者亦遂棄而不採,不列之樂官。悲夫!”李子曰:“嗟!異哉!有是乎?予嘗聆民間音矣,其曲胡,其思淫,其聲哀,其調靡靡,是金、元之樂也,奚其真?”王子曰:“真者,音之發而情之原也。古者國異風,即其俗成聲。今之俗既歷胡,乃其曲烏得而不胡也?故真者,音之發而情之原也,非雅俗之辨也。”李子聞之,矍然而興曰:“漢以來不復聞此矣!’’

    王子曰:“詩有六義,比興要焉。夫文人學子,比興寡而直率多,何也?出於情寡而工於詞多也。夫途巷蠡蠡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故曰:詩者,天地自然之音也。”李子曰:“雖然,子之論者,風耳。夫雅、頌不出文人學子手乎?”王子曰:“是音也,不見於世久矣,雖有作者,微矣!”

    李子於是憮然,已灑然醒也。於是廢唐近體諸篇.而爲李、杜歌行。王子曰:“斯馳騁之技也。”李子於是爲六朝詩。王子曰:“斯綺麗之餘也。”於是爲晉、魏詩。曰:“比辭而屬義,斯謂有意。”於是爲賦、騷。曰:“異其意而襲其言,斯謂有蹊。”於是爲琴*②、古詩歌。曰:“似矣,然糟粕也。”於是爲四言,入風出雅。曰:“近之矣,然無所用之矣,子其休矣。”李子聞之,闇然無以難也。自錄其詩,藏篋笥③中,今二十年矣,乃有刻而布者。李子聞之懼且慚。曰:予以詩,非真也,王子所謂文人學子韻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詞多者也。然又弘治、正德④間詩耳,故自題目《弘德集》。每自欲改之以求其真,然今老矣!

    (選自《空同先生集》,有刪改)

【注】

①這是李夢陽晚年爲自己的詩集寫的序,文中的“李子”是作者自稱。

②琴*:琴曲名。

③篋笥:竹箱之類。

④弘治:明孝宗年號。正德:明武宗年號。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孟子謂《詩》亡然後《春秋》作者,雅也     作:創作,寫作。

B.真者,音之發而情之原也                     原:起源,根本。

C.非雅俗之辨也                               辨:分辨,區別。

D.異其意而襲其言                             襲:因循,沿襲。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埋然而興曰       ②拔劍切而啖之

B.①不見於世久矣     ②不拘於時,學於餘

C.①子其休矣         ②吾其還也

D.①乃有刻而布者     ②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子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途巷蠢蠢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

B.夫途巷蠢蠢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

C.夫途巷蠢蠢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

D.夫途巷蠢蠢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叔武在與作者的對話中,提出了“真詩乃在民間”的觀點,並用孔子“禮失而求之野”的言論來加以佐*。

B.作者認爲一些具有金、元時代特點的民間歌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王叔武表示贊同,並對此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C.王叔武強調“比興”的重要*,認爲文人學子創作的詩大多過於直白,主要是過多考慮用詞而忽略情感造成的。

D.在這篇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創作歷程,認爲自己的詩只是“韻言”而非“真詩”,這種自我反省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1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途鼓而巷謳,勞呻而康吟,一唱而羣和者,其真也,斯之謂風也。

(2)古者國異風,即其俗成聲。今之俗既歷胡,乃其曲烏得而不胡也?

【回答】

13.A

14.C

15.C

16.B

17.

(1)如今在道路上擊鼓在巷子裏唱歌(或:在道路上、巷子裏擊鼓唱歌),勞累時吟誦*時吟唱(或:勞累和*時吟唱),一人唱歌衆人應和的,這(或:它)是真正的詩,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風”。

(2)古時候各地有不同的歌謠,根據(或:就着)當地的風俗而形成曲調。如今的風俗已經受胡人(的影響),這樣他們的曲調怎麼能沒有胡地的風格呢?

【解析】

試題分析:

13.解答此類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代入法”,即將各選項意義代入原句,然後把句子放入原文中,考察其與上下文語境是否相符。作:出現,興起。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14.C.“其”都是句中語氣詞,表商量或希望,還是。A①連詞,表修飾;②連詞,表順承。B①介詞,在;②介詞,衷被動D①副詞,卻,竟然;②副詞,於是。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15.給文言文斷句,要先大致讀懂文意,再抓住一些標誌,結合文句意思進行。這些標誌,有的是虛詞,比如,“夫、蓋、若夫”等虛詞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頓處,等等;有的是對稱式短語,有的是“曰”等對話式詞語。除此之外,有時還需依靠找出動詞和它們的賓語來斷句,有時也還得認真揣測文意。解答本題,應注意“夫途巷蠢蠢之夫”處斷,“夫”是下一句的主語,而不是發語詞。“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語意。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16.解答此類題目,要將各選項內容同原文仔細對照,尤其要注意命題者在時間、人物、地點、將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設定的“陷阱”。本題中,B“王叔武表示贊同,並對此作了進一步闡釋”與文意不符。從原文第一段可知。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7.翻譯時要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抓住關鍵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關鍵得分點:(1)“鼓”“謳”“ 康” 。“斯之謂”是固定結構,譯爲: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2)“風” “即”“歷”“烏得”。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