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李清臣字邦直。七歲知讀書,日數千言。客有從京師來者,與其兄談佛寺火,清臣從傍應...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李清臣字邦直。七歲知讀書,日數千言。客有從京師來者,與其兄談佛寺火,清臣從傍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李清臣字邦直。七歲知讀書,日數千言。客有從京師來者,與其兄談佛寺火,清臣從傍應曰:“此所謂災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驚曰:“是必大吾門。”

治平二年,試祕*,歐陽修曰:“不置李清臣於第一,則謬矣。”時大雨霖,災異數見,論者歸咎濮①議。及廷對,或謂曰:“宜以《五行傳》‘簡宗廟,水不潤下’爲*,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聲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議皆謂可用,顧以親抑之可乎?”既而詔舉館*,歐陽修薦之,得集賢校理。

紹聖元年,廷試進士,清臣發策曰:“今複詞賦之選而士不知勸,罷常平②之官而農不加富,賜土以柔遠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賈之路不通。夫可則因,否則革,惟當之爲貴,聖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將張輿戰沒,章惇怒,議盡戮全*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誅吏士,異時亡將必舉*降虜矣。”於是但誅牙兵十六輩。僕*韓忠彥與之有連,惟其言是聽,出範純禮、張舜民,不使呂希純、劉安世入朝,皆其謀也。尋爲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贈金紫光祿大夫。

清臣蚤以詞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築都城,皆命作記,簡重宏放,文體各成一家。爲人寬洪,不忮害。嘗爲舒亶所劾,及在尚書,亶以贓抵罪,獨申救之,曰:“亶信亡狀,然謂之贓則不可。”起身窮約,以儉自持,至富貴不改。然志在利祿,一意欲取宰相,故*持悖謬,竟不如願以死。

(選自《宋史·李清臣傳》,有刪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倉。常平之官,簡稱“倉臣”,掌常平倉、免役、市易、坊場、河渡、水利等事。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

B.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

C.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

D.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

10.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必擢上第”的“擢”指遷官,即升職。表示授予官職的詞語有“拜”“除”等詞。

B.從“歐陽修薦之”可以看出歐陽修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地位;文學上,他與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蘇、司馬光、王安石並稱爲“唐宋八大家”。

C.“廷試進士”中的“進士”是指在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透過最後一級考試——殿試的人,意思是可以進授爵位的人,而應試者被稱爲“舉進士”。

D.“贈金紫光祿大夫”中的“贈”是古代朝廷爲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追授給死者的一種官職或稱號,也稱追贈;其餘還有贈官、贈典等。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清臣自幼好讀書,其文備受好評。他七歲的時候就每天讀好幾千字書,不僅得到過考官歐陽修的肯定,而且還在早年憑藉詩詞文章被神宗讚賞。

B.李清臣的認識雖有侷限*,卻也體現了對民生疾苦的關注。他小時候就認爲當時佛寺火災可能是因官吏害民,老天發出儆戒;爲官後更認爲善於消除災異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慮事周全,見識深遠。金明寨失陷,主將陣亡,有人提出誅殺全*,他爲杜絕不良影響,以理勸說,成功地使全*戰士免於喪命。

D.李清臣追求利祿,終被陷害而死。他因爲一心想當宰相而行爲錯謬,他勾結韓忠彥並出主意排擠範純禮、呂希純等人,最終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複詞賦之選而士不知勸,罷常平之官而農不加富。

(2)嘗爲舒亶所劾,及在尚書,亶以贓抵罪,獨申救之。

【回答】

9.C

10.B

11.C

12.(1)現在恢復了用詞賦選用士人但士人並不知道勸勉(或“並 未受到鼓勵”),撤消了常平之官但農民並不更加富裕。(“復”“勸”“而”各1分,句意2分。)

(2)曾經被舒亶*劾,等他任尚書時,舒亶因貪贓被治罪,李清臣獨獨爲他辯護救他(或“爲他申冤予以救助”)。(“爲……所”“抵罪”“申”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本題正確斷句爲“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解答此題,可以先整體閱讀文段,依據上下文推斷本句的意思,同時還可以根據文段中 “乎”“ 者”虛詞判定句讀。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先抓文段中 “乎”“ 者”虛詞判定句讀,再結合文意細細斷開。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B項中,唐宋八大家裏有“曾鞏”,而沒有“司馬光”。

【考點定位】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名師點睛】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爲《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爲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爲蘇軾、蘇洵、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爲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C項表述錯誤,又原文“於是但誅牙兵十六輩。”可以知道,最終殺了牙兵十六人,並非全*戰士都免於喪命。。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後進行比較選項即可發現錯誤。

12.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 “復”“勸”“而”;(2) “爲……所”“抵罪”“申”。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李清臣字邦直。七歲就知道讀書,每天讀書幾千字。他家有 客人從京城來,和他哥哥談到佛寺遭火災,李清臣在傍邊*嘴說:“這就是所謂災,可能是爲害*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驚異地說:“他一定會光大我家門戶。”

治平二年,應祕*考試,歐陽修說:“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 ,就荒謬了。”當時大雨成災,幾次出現災異,議論此事的人歸罪於濮王之議。到朝廷對答之時,有人說:“應該用《五行傳》說的‘簡宗廟,水不潤下’爲*,一定能升任上等官職。”李清臣說:“我不相信。民間難道沒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嗎?善於制止天地災異的人,不是去制止災異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對策被選中入等,名聲很盛。英宗說:“像李清臣這樣的人,公議都認爲可用,難道能因爲是親戚就壓抑他嗎?”不久下詔推舉館*官員,歐陽修舉薦李清臣,得以任集賢校理。

紹聖元年,殿試考取進士,李清臣在策問中提問說:“現在恢復了用詞賦選用士人但士人並不知道勸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農民並不更加富裕,以賞賜土地的辦法去柔服遠方而異族的患害並未平息,寬緩財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暢通。可行的就沿襲,不可行的就改革,惟求適中爲貴,聖人也沒有定規。”當時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將張輿陣亡,章惇大怒,建議把全*四千人都殺掉。李清臣說:“現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殺掉,以後出現主將戰死的情況必然會全*降敵了。”於是只殺了牙兵十六人。僕*韓忠彥和他有勾結,專聽他的話,排擠範純禮、張舜民,不讓呂希純、劉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爲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李清臣早年因詩詞文章好被神宗所賞識,修建大理寺,修築都城,都叫他作記,文章簡潔厚重而氣勢宏放,文體自成一家。他爲人寬厚,不忌恨他人。曾經被舒亶*劾,等他任尚書時,舒亶因貪贓被治罪,李清臣獨獨爲他辯護救他,說:“舒亶的確不像樣子,但說他貪贓是不可以的。”李清臣出身貧困,保持節儉以自愛,到富貴仍不改變。但他的志向在於追求利祿,一心想當宰相,所以行爲錯謬,最終不能如願而死。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