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古語有之:“順乎天,應乎人!”其實問題的指向端在於“民生”二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何謂三表?子墨子言...

問題詳情:

古語有之:“順乎天,應乎人!”其實問題的指向端在於“民生”二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何謂三表?子墨子言...

古語有之:“順乎天,應乎人!”其實問題的指向端在於“民生”二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發以爲刑政。觀其*家百姓*之利。

——引自《墨子》

材料二  (唐)貞觀元年,太宗曰:“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爲治者,國祚延長”。……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爲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

——引自《貞觀政要》

材料三

人物

理論思考

*

“一切羣衆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羣衆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羣衆生活的組織者,羣衆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

*

“羣衆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

“生產關係究竟以什麼形式爲最好,恐怕要採取這樣一種態度,就是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採取哪種形式;羣衆願意採取哪種形式,就應該採取哪種形式。”

——引自*《在黨的*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在紀念*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1)“三表法”是墨子經驗主義的認識論。仔細閱讀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認識的立足點。結合所學,扼要說明孔子及其後的屈原與墨子價值立場相近的理論主張與思考。

(2)結合所學,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發點和治國理政的法律原則。

(3)從“觀百姓”“存百姓”到“謀幸福”,從家天下到天下爲公,一以貫之地體現了中華優秀*文化中民生理念的價值立場和家國觀的歷史躍升。閱讀材料一二三,結合所學,請選擇闡述:①從“存百姓”之“存”的立場出發,以唐太宗爲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層面踐行“存百姓”的舉措與具體內涵。②從“謀幸福”的視角分析,分別說明毛澤考東爲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所做的探索與實踐,以*對社會主義本質和民生問題的思考。

【回答】

(1)立足點:*立場(或“小生產者”或“百姓”)。主張與思考:仁學德治思想;關心愛護百姓;美政。

(2)出發點:民本思想。原則:仁義爲本,刑罰爲末(或慎用刑罰)。

(3)選擇闡述①:推行均田制。國家授田給農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原則上不得買賣;農民承擔賦役。

選擇闡述②:*:將農村以私有製爲基礎的分散落後的農民個體經濟引上了集體經濟發展道路;在城市透過和平贖買方式將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改造成爲社會主義*質的國營經濟。*: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提出“三個有利於”標準,在民生上強調是否有利於提高*的生活水平。

【解析】

【詳解】(1)立足點:根據“觀其*家百姓*之利”可得了出其代表*立場。主張與思考:材料體現的是墨子的立足點是站在*的立場,因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主張仁和德治的思想、關心愛護百姓和屈原主張美政的思想均與墨子思想接近。

(2)出發點:根據“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可得出民本思想。原則:根據材料“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爲治者,國祚延長”結合所學可得出原則爲仁義爲本,刑罰爲末。

(3)本題可選擇其中一種展開論述,如果選擇闡述①,則結合所學,則概括唐太宗在土地制度方面推行均田制的內容及所產生的影響即可。主要從國家授田給農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原則上不得買賣;農民承擔賦役等角度去分析。如果選擇閘述②,則分析*進行的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措施和*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知識點:*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