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半部論語”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這是歷來讀書人的共同經驗。爲了突出地表明讀書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

問題詳情:

 “半部論語”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這是歷來讀書人的共同經驗。爲了突出地表明讀書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

 “半部論語”

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這是歷來讀書人的共同經驗。爲了突出地表明讀書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代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例子拿來作*。大家知道,在宋代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利用兵變,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的時候,第一個著名的宰相便是趙普。據《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趙普傳》載: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爲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門啓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本來趙普讀書很少,平素又不喜歡說話,所以人們總以爲他沒有讀書。宋代祖趙匡胤常常勸告他,甚至於很嚴厲地批評過他。據說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門,指其榜問趙普曰:明德之門,安用之字?普曰:語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無言”。類似這樣的故事,在宋人的筆記中還能找到一些。可見趙普的文化水平確實不高,連擬定一個門樓的榜額都不會,羅裏羅索地叫做什麼“明德之門”。宋太祖看了很不高興,所以責問他爲什麼要加個之字。   但是,深入一步看去,趙普實際上早已知道讀書的重要,而且暗地裏很努力學習。特別是對於《論語》這一部書,趙普讀得爛熟。所以後來在宋太宗趙光義的面前,趙普就敢於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在這裏,他說的分明是一部《論語》,想不到人們卻把他的話斷章取義,變成了“半部論語”,並且歷代相傳,居然成了典故。   我們現在不管他說的是一部《論語》也好,是半部《論語》也好,都應該由此體會到少而精的讀書方法。雖然,在趙普和其他古人的心目中,《論語》是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唯一法寶,他們只要熟讀這一部書就足以應付一切了。這一點,我們與他們根本不同。如果我們現在也還是死抱住《論語》這一部書,讀得爛熟,儘管也有用處,卻仍然無補於實際,這是可以斷言的。但是,我們卻無妨按照我們的需要,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中,選定任何一部書,讀得爛熟,正確地掌握和運用其中的原理原則,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許多實際問題。

1.文中*拓先生引用的《宋史·趙普傳》中的一段文字,和課文第一自然段相比,在斷句上有一處不同,你發現了嗎?你認爲應該採納哪一種呢?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嘗試着將文中畫線的部分翻譯成現代漢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先生讀了《宋史·趙普傳》中的一段文字(即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到的是“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請你再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你從課文的這段文字中還能得到哪些啓示,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可以和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思路最開闊,誰的語言最準確、簡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1.本段中足“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課文中爲“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兩個相比,課文中的斷句更好,“次日”修飾“臨政”更好,讀起來也更*。

2.宋太祖登上明德門,指着門樓的匾額問趙普:“‘明德之門’,怎麼多用了一個‘之’字?”趙普說:“‘之’是語氣助詞。”太祖說:“‘之乎者也’能‘助’得個什麼事!”趙普無言以對。

3.從課文的這段文字中我們還能得到這樣一些啓示:①讀書要刻苦,勤奮。②要珍惜時間刻苦攻讀。③做事要有韌*。④只要自己是對的,就要堅持到底。⑤要一心爲公,不要計較個人的得失……(本題具有開放*,只要言之有據就可以)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