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庾峻,字山甫,潁川鄢陵人也。少好學,有才思。嘗遊京師,聞魏散騎常侍蘇林老疾在家...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庾峻,字山甫,潁川鄢陵人也。少好學,有才思。嘗遊京師,聞魏散騎常侍蘇林老疾在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庾峻,字山甫,潁川鄢陵人也。少好學,有才思。嘗遊京師,聞魏散騎常侍蘇林老疾在家,往候之。

歷郡功曹,舉計掾,州闢從事。太常鄭袤見峻,大奇之,舉爲博士。時重《莊》《老》而輕經史,峻懼雅道陵遲,乃潛心儒典。屬高貴鄉公幸太學,問《尚書》義於峻,峻援引師說,發明經旨,申暢疑滯,對答詳悉。遷祕書丞。長安有大獄,久不決,拜峻侍御史,往斷之,朝野稱允。武帝踐阼,賜爵關中侯,遷司空長史,轉祕書監、御史中丞,拜侍中,加諫議大夫。常侍帝講《詩》,中庶子何劭論《風》《雅》正變之義,峻起難往反,四坐莫能屈之。

是時風俗趣競,禮讓陵遲。峻上疏曰:“臣聞黎庶之*,人衆而賢寡;設官分職,則官寡而賢衆。爲賢衆而多官,則妨化;以無官而棄賢,則廢道。是故聖王之御世也,因人之*,或出或處,故有朝廷之士,又有山林之士。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猶人之有股肱心膂共爲一體也。山林之士,被褐懷玉,太上棲於丘園,高節出於衆庶。其次輕爵服,遠恥辱以全志。最下就列位,惟無功而能知止。彼其清劭足以抑*,退讓足以息鄙事。故在朝之士聞其風而悅之,將受爵者皆恥躬之不逮。斯山林之士、避寵之臣所以爲美也,先王嘉之。節雖離世,而德合於主;行雖詭朝,而功同於政。故大者有玉帛之命,其次有几杖之禮,以厚德載物,出處有地。既廊廟多賢才,而野人亦不失爲君子,此先王之弘也。”

又疾世浮華,不修名實,著論以非之,文繁不載。九年卒,詔賜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三十萬。臨終,敕子珉朝卒夕殯,幅巾布衣,葬勿擇日。

(《晉書·庾峻傳》有刪節)

15.對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猶人之有股肱心膂/共爲一體也。

B.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猶人之有股肱/心膂共爲一體也。

C.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猶人之有股肱/心膂共爲一體也。

D.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猶人之有股肱心膂/共爲一體也。

16.下列對文中加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的“遷”,指升任官職;“轉”指調動官職;“拜”指(被)授予官職;“加”指在原有的官職之外,兼任其他官職。

B.文中的“功曹、計掾、從事、散騎常侍、太常、博士、祕書丞、侍御史、關中侯、司空長史、祕書監、御史中丞、侍中、諫議大夫、中庶子”等都是官職名。

C.文中的“踐阼”也作“踐祚”,指皇帝登上皇位。文言文中表示此意思的詞還有“登基、登極”等。文中的“廊廟”指朝廷。

D.文中的《詩》指《詩經》,《風》《雅》指詩經的《國風》和《大雅》《小雅》;《莊》指《莊子》,《老》指《老子》;“經史”指儒家經典和史學著作。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庾峻喜學習,有才能。遊歷京師的時候曾經拜謁老病在家的魏朝散騎常侍蘇林;侍講《詩經》的時候,曾經屢屢駁難中庶子何劭。

B.庾峻能斷決,有口碑。一次,長安久拖不決的疑獄,經他一剖斷,立即分明,朝廷內外稱讚他斷案公平。

C.庾峻砭時弊,有憂患。面對重道輕儒的現實,他害怕正道衰微,於是潛心鑽研儒家經典;面對人們熱衷於物質攀比、禮讓之風衰微的現實,他上疏陳述朝廷之士要多學習山林之士的君子之風。

D.庾峻講薄葬,忌浮華。臨終前立下遺囑:如果自己早晨死去晚上就裝殮,頭戴幅巾,身穿布衣,埋葬時不特意挑選時日。

1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峻援引師說,發明經旨,申暢疑滯,對答詳悉。

(2)故在朝之士聞其風而悅之,將受爵者皆恥躬之不逮。

【回答】

15.D

16.B

17.C

18.

(1)庾峻引述老師的觀點,闡發說明《尚書》的主旨,解答(其中的)疑問和不通的地方,回答詳細周到。

(2)所以在朝爲官的人聽說他們的節*,而對此感到高興,將要接受爵位的人都對自己比不上他們感到羞恥。

【解析】

試題分析:

【小題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做此題時一是要注意文句的連貫*,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體*。二要注意每句表達時的主語。正確的斷句“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猶人之有股肱心膂/共爲一體也。”, 抓抓住關鍵詞“猶”。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抓住主語和關鍵詞“猶”即可斷句。斷句有一個重要的方法,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5.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B項中“關中侯”是爵位而非官職。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名師點睛】關中侯,古代封爵之一。據《禮記》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歷代官稱辭典》有:“關內侯”、“關中侯”、“關外侯”辭條。“關中侯”是東漢末年曹*立魏王時設定的爵位,爵十七級,以封賞*功者。封號始自曹魏建安五年(200),最晚的見於南朝。“關中侯”只是借用關中地名封號而已,與“東自函谷關、西至隴關;二關之間,謂之關中”的實際封地,並無任何聯繫,是當時的一種虛封爵位,沒有餉祿,僅代表榮譽而已,這種制度一直沿用到晉代以後才被廢除。

1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C項,原文“風俗趣競”是指人們熱衷於仕進,而非物質上攀比。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後進行比較選項即可發現錯誤。

17.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援引”,“發明”,“申暢”,“疑滯”,“詳悉”;(2)“風”,“悅之”,“恥”,“躬”,“不逮”。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庾峻,字山甫,潁川鄢陵人。庾峻從小好學,才思敏捷。曾遊學到京師,聽說魏朝的散騎常侍蘇林在家又老又病,前去探望。

庾峻歷任潁川郡功曹,被舉薦爲計掾,豫州聘任他爲從事。太常卿鄭袤見到庾峻,非常驚歎,把他推薦爲博士。當時學界注重《莊子》《老子》而輕視儒家經史,庾峻擔心儒道衰微,於是靜心投入研究儒家經典。正逢高貴鄉公臨幸到太學,向庾峻詢問《尚書》的大義,庾峻引述老師的觀點,闡發說明《尚書》的主旨,解答(其中的)疑問和不通的地方,回答詳細周到。升任爲祕書丞。長安(當時)有個大案子,久久不能判決,於是朝廷任命庾峻爲侍御史,前往審理,朝內朝外都陳贊他的公正。晉武帝即位,封他爲關中侯,升任司空長史,改任祕書監、御史中丞,又任命爲侍中,兼任諫議大夫。常常侍奉在皇帝身邊,爲他講解《詩經》,中庶子何劭談論《風》《雅》正變(指《詩經》的正風、正雅和變風、變雅及遵循其創作原則的作品)的大義,庾峻起身反覆詰難他,在坐的都不能駁倒庾峻。

當時的風俗熱衷於仕進,禮讓的風氣衰微。庾峻上疏說:“我聽說黎民百姓的品*,人多但是賢能的人太少;分設了官職,則官職少而賢能的人又太多。因爲賢能的人多而增設官職,則有礙教化;因爲沒有過多的官職而放棄了賢能的人,則不合大道。所以聖賢的帝王治理天下,因人的品*,有的讓他出仕,有的讓他隱居,所以有在朝做官的人,又有在山林隱居的人。在朝爲官的人,輔佐君主,教化天下,正如人有股肱、心膂,是不可分的整體。在山林隱居的人,穿着粗布衣服,揣着寶玉(比喻才能)。最高的隱居在丘壑田園,它們的品節高於衆人。次一等的他們輕視爵位服飾,遠離恥辱來保全自己的志向。最低的接受爵位,雖然沒有功績卻能知道滿足。他們的清潔高尚足以讓人遏制住*之心,他們的隱忍退讓足以平息鄙俗瑣細之事。所以在朝爲官的人聽說他們的節*,而對此感到高興,將要接受爵位的人都對自己比不上他們感到羞恥。這就是山林隱居的人和迴避被過度寵愛的大臣們的可貴之處,先古的帝王讚揚這些人。他們的節*雖然違背入世的原則,但德行符合聖主的主張;他們的行爲雖然違背朝仕的原則,而功績一樣有利於國政。所以對隱士的表彰,大到賜給玉帛,徵聘爲官,其次有頒發几杖,使之以厚德載物,出仕或隱居都有選擇。一方面朝廷上有很多賢才,另一方面在野的人也多有君子,這是先古的帝王所要發揚的。”

庾峻討厭當時浮華的風氣,不注重名譽,寫文章來批判它,文字太多就不一一記錄了。泰始(晉武帝年號)九年去世,朝廷下詔賜給他朝服一具、一套壽衣、三十萬錢。他臨死時,吩咐兒子庾珉如果自己早晨死了晚上就裝殮,頭戴幅巾,身穿布衣,埋葬的時候不要(特意)挑選日子。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