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課外文言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順流...

問題詳情:

課外文言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順流...

課外文言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1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百川灌河            灌:灌注,流入

B. 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轉

C. 吾非至於子之門,    則殆矣  殆:大概

D.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端:盡頭

15.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兩項是(  )

A. 我之謂也

B. “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

C.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D.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16.下列各句中,詞類活用現象屬同一種情況的兩項是(  )

A. 順流而東行

B.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

C. 而輕伯夷之義者

D. 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B.  

C.  

D.  

18.這篇文章用寓言設喻,說明了一個什麼哲理?

【回答】

14.C

15.AB

16.BC

17.B

18.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大,就難免貽笑大方。

【解析】

14.試題分析:.C項中的“殆”應爲“危險”之意。

15.試題分析:A、B兩項皆爲賓語前置句;C項,是被動句;D項,是一般陳述句。

16.試題分析:A項中的“東”是方位名詞活用作狀語,“向東”;B項中的“少”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小看”;C項中的“輕”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輕視”;D項中的“美”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美景”。

17.試題分析:A項中的前一個“焉”是語氣助詞;後一個“焉”是指示代詞兼句末語氣詞,相當於“於之,於此”。B項中的兩個“以”都是“認爲”之意。C項中的前一個“夫”是用於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對某事進行判斷的語氣詞;後一個“夫”是指示代詞,表示遠指,相當於“那、那個、那些”。D項中的前一個“於”是介詞,引出行爲的對象;後一個“於”同前面的“見”構成被動句式,所以它是介詞,表示引出被動行爲的施事者。

18.試題分析:從河伯由開始的“欣然自喜”到“望洋向若而嘆”再到“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的這一變化過程,可以看出河伯思想認識上的改變,這個寓言的寓意就清楚多了。

參考譯文:

秋天的洪水按季節漲起來了,許許多多的小水流注入黃河。暢通無阻的流水是這樣大,兩岸和沙洲之間,都分不清是牛是馬了。這時候,河伯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覺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這裏。他順着河流往東走,到了北海,向東望去,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候,河伯才轉過臉來對着海神感嘆說:“俗語有這種說法:‘聽到的道理很多,就認爲沒有誰比得上自己’,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啊。我曾經聽說過,有小看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義的人,開始我還不相信;現在我親眼見到您的廣闊無邊,我要不是來到您的門前,就危險了。我將永遠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恥笑。”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