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11分)材料一:【本報訊(記者韓曉東)】由*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

問題詳情: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11分)材料一:【本報訊(記者韓曉東)】由*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11分)

材料一:

【本報訊(記者韓曉東)】由*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日前在京發佈結果。調查顯示,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爲57.8%,較2012年上升了2.9個百分點;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爲76.7%,較2012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其中,報紙和期刊的閱讀率分別較2012年下降超過5個百分點,而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則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介紹,我國國民的圖書閱讀率從2007年至今已經連續七年穩步回升。

從國民對各類出版物閱讀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爲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閱讀報紙和期刊分別爲70.85期(份)和5.51期(份),與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閱讀電子書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與2012年相比,傳統紙質媒介中,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圖書、報紙和期刊的接觸時長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新興媒介中,上網時長和手機閱讀的接觸時長呈增長趨勢,其中,透過手機上網的比例增幅明顯,與2012年的29.2%相比,增長了13.5個百分點。

對我國國民傾向的閱讀形式的研究發現,66.0%的成年國民更傾向於“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有15.6%的國民傾向於“手機閱讀”,超過更傾向於“網絡在線閱讀”的國民比例(15.0%)。

從閱讀者的年齡分佈看,0—17週歲未成年人是紙質圖書閱讀的絕對主力,這一羣體的圖書閱讀率爲76.1%,人均圖書閱讀量爲6.97本,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週歲未成年人課外圖書的閱讀量最大,爲8.97本。另外,透過對親子早期閱讀行爲的分析發現,2013年我國0—8週歲有閱讀行爲的兒童家庭中,平時有陪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佔到86.5%,在這些家庭中,家長平均每天花費23.87分鐘陪孩子讀書。

另據悉,爲了更好地推動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滿足國民多元化閱讀需求,由*新聞出版研究院等機構共同發起的第二屆“文明*”全民閱讀活動將於近期全面啓動,屆時將開展包括全民閱讀送紙書、送數字閱讀客戶端、開展閱讀創作徵文活動在內的多種全民閱讀活動。

                                    (《中華讀書報》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圖:

材料二:

今天是第 19 個“世界讀書日”,也是偉大文豪莎士比亞誕辰 450 週年。每逢這個日子, 有識之士便是一次集體焦慮,然後便痛心疾首,感嘆*人讀書太少,並不乏數據*,比如 人均讀書才四五本,遠低於韓國的 11 本,法國的 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國的 7 本……更有論者對國人“恨鐵不成鋼”,呼籲國人千萬別成爲“屏奴”,要多讀紙質圖書。(摘自2014年4月23日《*青年報》)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認爲, 人們不是不閱讀, 而是閱讀的方式在變。 手機、 互聯網等新媒體的興起,對傳統閱讀方式造成巨大沖擊,習慣了網絡淺閱讀的民衆,難有耐心閱讀“大部頭” ,從閱讀紙質書變成閱讀電子書、微博、微信。但帶來的問題是,只能獲取大 量碎片化的資訊,要領略經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時間和耐心。

              (摘自央視網《*人正面臨“閱讀危機”?》,2014年4月25日)

 

7.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最爲準確的一項是(    )(3分)

A.三者關注的都是當下*的“閱讀危機”問題,而且都認爲是新媒體的興起帶來了閱讀形式的改變,造成了危機。

B.材料一表明*人主要傾向於閱讀紙質書,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和網絡淺閱讀的現象,並不是很嚴重。

C.材料一對閱讀現象的考察較爲詳盡,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像是新聞評論,其新聞價值有限。

D.三者都試圖積極引導讀者思考當下*面臨的閱讀問題,並且暗示讀者,*人的閱讀情況有可能變得越來越好。

8.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分析,較爲合理的兩項是(4分)(      )

A.三段材料來源不一,有*報紙,有門戶網站,但都選擇在“世界圖書日”發佈相關新聞,說明三者都有應景的嫌疑。

B.相對而言,《中華讀書報》的**最強,《*青年報》和央視網雖然有宏觀視野和專家言論,還是顯得不夠*。

C.對於同一閱讀現象,“手機閱讀”“網絡在線閱讀”“屏奴”“網絡閱讀”等用詞的區別,表徵了媒體的利益傾向。

D.三家媒體發佈關於閱讀現狀的新聞的背後,是國家對於“文明*”的訴求。這說明三者都是國家的喉舌,服務全民。

E.三家媒體的讀者羣體不一樣,爲了適應讀者,在用詞和修飾風格上有各自的考慮,因而文字上的閱讀感覺大不相同。

9.有媒體對“指責淺閱讀”一事提出異議,認爲電子工具閱讀也是一種閱讀方式,不必糾結於閱讀的載體,讀書纔是最重要的。它與材料三在觀點上的根本分歧是什麼?你又是怎樣看待淺閱讀?(4分)

【回答】

7.A。並非都認爲“造成了危機”B。不構成因果關係D材料二沒有暗示情況可能越來越好。

。A材料三不是在“世界讀書日”發佈新聞的B“顯得不夠*”太武斷C應該是“立場傾向”而非利益傾向,材料一就很客觀E爲了適應讀者,在用詞和修飾風格上有各自的考慮——不全面,材料二與三就很相似。

9.答:根本分歧是網絡閱讀是否僅僅是淺閱讀,而習慣了淺閱讀的人們能不能領略經典著作的深刻之美。(1分)看法(觀點):既要有淺閱讀,也要重視對紙質圖書的深閱讀。(1分)①淺閱讀是在新媒體快速發展和資訊大*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種閱讀方式,可以快速獲得資訊,擴大知識面。②淺閱讀也有弊端,它容易使人們把讀書當紫一種休閒方式或者獲取某種利益的途徑。③對於青少年來說,閱讀是提高個人素養、完善知識結構以及塑造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所以,兩種讀書方式兼用。(2分)(單純贊成淺閱讀或紙質圖書閱讀,並能具體分析,言之有理,也對。)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