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 /首頁/名人語錄 > /列表

王木春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入學,爲學做人】問諸君“爲什麼進學校”。我想人人都會衆口一辭的答道,“爲的是求學問”。再問,“你爲什麼要求學問”?“你想學些什麼”?恐怕各人的*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來了。諸君啊,我請替你們總答一句罷,“爲的是學做人”。你在學校裏頭學的什麼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生理、心理、歷史、地理、國文、英語,乃至什麼哲學、文學、科學、*、法律、經濟、教育、農業、工業、商業,等等,不過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種手段,不能說專靠這些便達到做人的目的。任憑你把這些件件學得精通,你能夠成個人不能成個人還是別問題。

王木春經典語錄

【智育,情育,意育】人類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這三部分圓滿發達的狀態,我們先哲名之爲三達德——智、仁、勇。爲什麼叫做“達德”呢?因爲這三件事是人類普通道德的標準,總要三件具備才能成一個人。三件的完成狀態怎麼樣呢?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所以教育應分爲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現在講的智育、德育、體育,不對。德育範圍太籠統,體育範圍太狹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憂,意育要教到人不懼。教育家教學生,應該以這三件爲究竟,我們自動的自己教育自己,也應該以這三件爲究竟。

【自覺做一個智、仁、勇兼備的人】諸君啊,你現在懷疑嗎?沉悶嗎?悲哀痛苦嗎?覺得外邊的*你不能抵抗嗎?我告訴你,你懷疑和沉悶,便是你因不知纔會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纔會憂,你覺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便是你因不勇纔有懼。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經過修養磨練。所以還未成個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覺啊!有了自覺,自然會自動,那麼,學校之外,當然有許多學問,讀一卷經,審一部史,到處都可以發見諸君的良師呀!

好家風的薰陶濡染。家風,不是教科書,不是課堂,也不是父母時刻的耳提面命,更不是揮舞的棍棒,但它卻像空氣一樣,具有強大而持久的滲透力,影響力往往勝過其他有形的教育手段。史學家柳詒徵出身於書香門第,高祖、叔祖等都是飽學之士,外祖父鮑家也是鎮*世族。外祖父好飲酒講故事,每晚飲酒,就和子女們閒聊家族先輩的陳年舊事與詩文道德,以及當地許多名人的掌故。幼時的柳詒徵,坐在外祖旁邊聽他談話,得到不少知識,並立志“做一個人才,不愧我柳、鮑二家的先德”。柳詒徵後來成爲一代史學大家,和早年的家庭薰陶息息相關。

普通人家也有好家風。科學家錢偉長幼年家境清苦,但每逢寒暑假,父親和叔父們相繼回家,便一起“舞文弄墨”,下棋和演奏音樂,“一到晚飯後,每天有一小時的音樂活動,父親善琵琶和笙,四叔善簫,六叔好笛,八叔拉一手好二胡”。錢偉長說自己“就在琴棋書畫的文化環境中受盡了華夏文化的陶冶”。長大後,錢偉長沒有走上文史或藝術之路,但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以及長輩們的好榜樣,也是一種教育,啓迪他“懂得要潔身自好,刻苦自勵,胸懷坦蕩,積極求知,安貧正派”。

先學做人,後學做事。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可見,凡事先學做人,乃*千年的古訓。考古學家賈蘭坡小時家境殷實,但母親要求他的穿戴不能與其他孩子有區別,“只比別的孩子多件內褂和內褲,外表仍是粗布衣褲”。別家的孩子在玩的時候都揹着扒簍,邊玩邊拾柴,母親也讓他背一個,不在乎拾多少柴,就是不能比別人家的小孩有特殊感。母親的教導影響了賈蘭坡一生的爲人原則:“對待他人,不管職位高低,都能一視同仁。”

儒家哲學認爲:兼善天下是人生最終目的,季剛老師也是這麼想的。這一篇詩以雁象徵流離的*,以鰲比喻猖狂的日帝,對於自己雖能安居治學卻缺少救國的“神方”感到內疚。思想境界是多麼崇高!求之古人,只有宋王令《暑旱苦熱》中所寫“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其胸襟可以相提並論。汪旭初先生在其季剛老師週年祭悼詞中說,“季剛傷時縱酒,遂以身殉”。這是事實。老師只活了五十歲,是我國學術上無可估量的損失。

TAG標籤:經典語錄 王木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