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語錄

當前位置 /首頁/經典語錄 > /列表

《帝國的惆悵》經典語錄

《帝國的惆悵》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論》裏就說了這個問題。柳宗元說,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高祖前往平叛,被困七天。這就是“困平城”。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高祖又前往平叛,被流矢所中,一命嗚呼。這是“病流矢”。此後,惠帝劉盈,文帝劉恆,景帝劉啓,“陵遲(衰微)不救者三代”。相反,*集權的郡縣制卻充分地體現出它的優越*。秦末天下大亂,然而“有叛人而無叛吏”(有起來叛逆的民衆卻沒有起來叛逆的官員)。漢初天下大亂,然而“有叛國而無叛郡”(有起來叛逆的封國卻沒有起來叛逆的郡縣)。中唐天下大亂,然而“有叛將而無叛州”(有起來叛逆的將領卻沒有起來叛逆的州府)。歷史*,郡縣制是有利於帝國之長治久安的。

資中筠先生就講到了“三*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氣節,並認爲這是有着許多缺點的士大夫“一個極寶貴的優良傳統”。資先生這篇文章是說大專辯論賽的。她指出:“雄辯的力量在於堅定的信仰,大至哲學思想,小至解決一個具體問題的方案,總是認定了自己的看法是對的,才值得竭盡全力爲它鼓與呼;抽掉了這點‘自以爲是’,等於抽掉了辯論的靈魂。”我也想跟着說一句:知識分子的力量(包括人格魅力)不在知識,而在信念。知識本身並不是力量,加上信念纔是力量。這種“有知識的信念”表現於爲人處世,就是“書生意氣”。抽掉了這點“意氣”,等於抽掉了知識分子的靈魂,而這種“意氣”本是源於讀書人之入世情結的。我想,這或許是入世和出世“理應不成問題”時資先生還要思考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吧?

能攻心,則疑慮自消,從古知書非好辮; 不審勢,即褒貶自誤,後來治學要深思。

再完善再健全的制度,也是靠人來執行的。人不變,制度再好也沒有用。最後的結果,恐怕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不勝防。*人在這方面,可是積累了上千年的經驗。因此,根本的問題在於改造社會,改造國民*,這可是比經濟體制改革和*體制改革重要得多,也艱難得多的事情,正可謂任重而道遠。

TAG標籤:惆悵 帝國 經典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