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2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

问题详情:

2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

2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困于井口狭小。

【回答】

在阳光与*影中潜行

光与影总是相伴,就像一个人生命中的悲欢,身处的顺境与逆境一般。

李清照在爱情美满的时光里,展露才华,享受幸福,在南渡后国破家亡的困境中亦能成就杰作,留*芳于后世。她在阳光里感受温暖,也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由此可见,无论身处顺境或困境,我们都应以全心绽放,努力让生命开出花来。 同样是才女,萧红的一声竟比李清照坎坷得多。她的一生甚至没有一段完整的爱情,一个幸福完满的婚姻。伴随她走过一生的只是些零碎的幸福回忆与巨大的伤痛,和她的文字。我想,她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大概是她和萧*在一起的日子吧,这也是她身处“阳光”中,被温暖的时光。在那里,在她的文字里,留下了那段美好的回忆。而在萧红身处战乱,度过余生的那段岁月里,她同样也留下了令人赞叹的文字。终其一生,与文字相伴。也正是她不朽的著作,让她生命之花的*芳久久飘散于人间。在“光与影”的交替中,她成就了自己,这点与李清照是极为相似的,而且她们的一生都被文字紧密串联着。 

难道在阳光与*影中潜行的,只有那些名人?在我们身边就有呀!你看过那些在石缝中夹生的花草吗?它们是如此的平凡,几乎无人愿意驻足聆听它们生长、开放的声音。

世上所有的花草,不都是由种子萌芽生长而来的吗?而那些渺小的生命,不因身处困境,就被黑暗淹没,而是探出头来,从黑暗中寻找光明。如果那些种子原本就被播种到温暖潮湿的土壤中,沐浴着阳光,是否会生长的更好?  

西培尼士曾说:“人处患难之境,如香草之受压榨则*芳愈烈。”李清照就是如此,在困境中更显其才华。但我们如何才能在困境中绽放自我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树欲静而风不止”,禅宗一则公案说得好:风动幡动都不是,而是心动。将心态稳住,生活中的挫折便可安然应对,也不会由于情绪不定,致使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李清照若是陷入悲伤之境无法自拔,又怎会有超凡的杰作?  

让我们在阳光与*影中潜行,无论身处顺境或是困境,都全心绽放自我,如林清玄所言:“我们要以全心绽放,以花的姿态*自己的存在。”这样,成功才会离你更近!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则作文,应先理解其寓意。山顶和山谷代表了一高一低的人生境界。“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这一句展示了人生高处的非凡而开阔的视野,比如科学家、学者等学识渊博的一类人;“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这一句传达的是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切实在的美好。同时客观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每个人都可能受到所处位置与领悟水平的限制,也就是材料中的:“蔽于云雾浓厚”即脱离实际或纷繁杂乱,“困于井口狭小”即知识狭窄或目光短浅。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人生而平等,不应以知识、能力、社会地位与价值为标准去贴标签,社会需要多元化的发展。无论人生境界高地,都不必嘲讽或羡慕别人,理应发现并热爱自己世界里的闪光点。因此,材料的深层含义是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并且对此作了较为合情合理的回答。而有了世界观,自然需要对应的方法论,这两个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行文时,主体为阐述材料中的世界观,升华部分可以辩*否定、创新突破、联系发展等角度切入。世界观:无论人生境界高低、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不必艳羡他人通晓古今中外,纷繁中有杂乱,不必自卑于所见甚浅,踏实平淡也有韵味。方法论:客观地对待周遭的世界,不卑不亢,欣然笑对;好也罢,坏也罢,只是相对的,应该热爱而不失理*地认真经营自己的世界。最重要的是保留美好的同时,尝试努力突破自己的局限*,探索心的世界,以提高人生的可能*。

立意点提示:

(1)无论眼界高低,无论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 

(2)不必艳羡他人通晓古今中外,纷繁之中有杂乱; 

(3)不必自卑于所见甚浅,踏实平淡也有韵味; 

(4)热爱并理*客观地对待自己所处的世界; 

(5)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6)用辩*的眼光看待事物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语句。二、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找对象法,即从文中不同的对象入手进行立意。比如本题,可以抓“立于山顶”“安于山谷”这两种处境的得与失,分析“山顶”“山谷”“云雾浓厚”“井口狭小”的寓意,然后再进行立意。

知识点:材料作文

题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