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礼学与理学刘晓东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人,尤其...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礼学与理学刘晓东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人,尤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礼学与理学

刘晓东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理念。

    礼是外部对人言行的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礼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对人起到了教化的作用,从而能够使人产生君子意识,不只是求做良民,更要做君子。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去观察自己,即化而不制。它只是教化,没有一些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理学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这是我们对礼学与理学的大致划分。

    礼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用习惯来逐渐改变自己的人格。礼,第一步是从外开始的,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这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礼是一种“人格*”,并且这种“人格*”不是只有一套,而是有若干套。跟不同的人接触,虽然都是礼,却是有差别的,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决定的。既然礼是人格*。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如果都能做到符合自己的角*,做到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恰如其分地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才叫作礼。

    礼培养的是角**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往礼制中没有的。到了唐代,这样的问题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不仅是礼的制度应当有变化,礼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人们进一步来思考。

    这就产生了理学。真正代表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的,是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一句话:“以礼决事,孰著以札制心。”礼学是用来治世的,理学是制心的,这是一种转变。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化中,理学把礼学的很多概念观点进一步深化了。礼学没有提供给我们原始的核心*的东西,但是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学都有一个原始基本点,我们可以模仿着“天赋*”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天赋良知”。由此,理学就有了很大的突破。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比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等,用礼来固化等级的差别。而就理学来说,天赋良知,大家都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这样就淡化了人在社会中有不同等级的观念,在理的面前,等级*无效。

    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首先,将应然变为自然,礼学是应当这样做,到了理学,是你自愿地很自然地来这样做。其次,变治世为治心,把礼学的治世变成了个人精神的修养。第三,变外铄为内拓,把外部对人的影响变成自己内心向外的拓展。这些就是理学对礼学的改变。

    两千多年的札学与理学的传统,对我们的民族*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影响。尤其是礼学,让我们知道应当怎么做,而不是让我们必须怎么做。我们不能认为礼学与理学和现实社会没有什么关系。它对我们整个民族*的深层次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礼学与理学建立的是*传统式的美德,但是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公共道德,*是把私德夸大作为公德,这是咱们*化的。我们*传统只是把自己私人道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这固然很好,但是这个路走起来相当漫长,我们应当有一个公共道德的标准。

    (选自2016年1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有关“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从外部对人的言行进行制约和限定,使人不断学习、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最终用    完善的人格来改变自己原先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B.礼是我国古代社*倡导的行为准则,它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在 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

C.礼作为“人格而具”有多种形式,意在使人们在面对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时,恰当地 扮演好自己的角*,既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

D.礼通过对人进行教化,使人不仅要做良民,更要做君子,但礼有局限*,它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也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和精神依归。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理学是从礼学转化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出现以往礼学不能解决的问 题,礼的制度就当有所变化,理学也就应时而生了。

B.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礼学没有提供的原始的核心*东西,类似“天赋良知”的观点提出以后,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别也就随之消除了。

C.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凭借人的“自省”精神,向内去观察自己,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D.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它把硬*要求变为自愿,把巩固社会秩序变为提升个人修养,把外部对自己施加影响变为自己内心向外部拓展。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在《祝福》中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提到两本理学著作——《近思录集注》和 《四书衬》,意在点明他的身份和思想:捍卫封建道统,崇尚孔孟之道。

B.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就是说要约束限定自己,按照礼的规范行事,他希望以此来改变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秩序混乱的社会局面,重建社会秩序。

C.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代表着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这意味着礼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礼学与理学建立起来的*传统式美德,把私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固然很好,但我们仍然有建立一个公共道德标准的必要。

【回答】

6.A

7.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6.A“最终用 完善的人格来改变自己原先的行为习惯”错。原文说“礼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用习惯来逐渐改变自己的人格”。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B“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别也就随之消除了”说法太绝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C“意味着礼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力”错误。“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力”原文无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