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命的滋味①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走在马路上,路边停满了车,走着走着,一只,两只,几只...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命的滋味①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走在马路上,路边停满了车,走着走着,一只,两只,几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的滋味

①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走在马路上,路边停满了车,走着走着,一只,两只,几只小猫从车底跑出来,似乎想跟我玩。我朝它们走去,才看见猫妈妈紧张地看着这几只小猫,更紧张地看着我。这一家人在城市里流浪,它们会幸福吗?

②更早几年,还在学校,夜里我们骑着车,经过学校里的小河,一只猫妈妈带着自己的几只小猫正在行进的途中,它们大概是搬家了,顺着铁栅栏往校墙外走。见到我们,猫妈妈加快了步伐,一溜烟消失了,小猫也紧紧跟随,但还是有一个落下了,嗷嗷地叫唤。同学想把小猫抱走,我说,一会它妈妈会来找它的,我只是这么说。它们最后团聚了么?

③前几天,我们去一处废弃的厂房考察,天气已经变凉,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穿过铁丝网,来到一片荒废的建筑里。厂房里的机器早已搬空,玻璃都被敲碎,剪断的铁丝电线从高高的房梁上垂下。地面上堆放着杂物,墙上留下了涂鸦,有个地方写着:“阿凡提到此一游”。同事拽着我,感觉很害怕,说如果天再暗一点,真的像电影里的*现场。这是被城市遗忘的地方,曾经机器轰鸣,而在我们的眼里,未来它将熙熙攘攘。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许多的野草。只是这生命不被承认,迟早有一天它们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为与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所匹配的景观。

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我受好奇心驱使,来到一间小屋,想看墙上还未揭掉的字纸,却在地上,一处辨不清是毛毯还是沙发皮套的堆放物里,发现四只团在一起的小黑*,它们的身体半截盖在被子之下,虽然简陋,却能给它们足够的温暖。离开之后,我们沿着马路继续考察,一只母柴*甩着*穿过花坛,遥遥地看了我们一眼。厂房已经荒废多年,沿着马路的一边为了美观故意刷上了明亮的漆*,我曾预想会在那里遇到流浪汉,却发现那里有*的一家。它们会不会饿肚子,小*长大之后,会继续流浪吗?

⑤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生而为人,我们为生命赋予了重重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会为自己庆生,为亲友厚葬,我们设计并遵守种种制度和规则,并且一生都在理*和非理*、守序和失序之间挣扎。然而在人群之外,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生命简单而野蛮。一只小猫从无到有,从一团肉泥成长为捕食能手。一只从未受过宠爱的流浪*照例每天觅食、哺育,却从未听说有哪只*因为生活压力而自杀。生命脆弱,死亡的威胁从未消失过,然而这些生命却从未因为顾虑明天而自断。

⑥人生之中有许许多多无可奈何的事情,痛苦与烦恼常存,有时出自强烈的打击,有时出自难以更改的*情。幸福圆满常常难以企及,想要得不到,得到不想要,骚动的欲望更加重了不幸的感觉,记忆里的伤痕和幻想里的末日让人更容易离开现实,变得像亡命之徒,与自己作着旷日持久的追逃噩梦。然而在计算收入和个人颜面的房间之外,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生灵,让它生,让它快活,让它以本能延续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裁定它的本质,羁押它的未来。

⑦当有一天,我们迎来了死亡。人生中曾有的痛苦喜乐也随我们一同死亡。生命中的各种滋味与我们同生同死,并且,因为苦,我们识别出了甜,因为甜,我们识别出了苦——残缺与完美,虚浮与实在,与我们同生同死,并因为我们身处其中一端,我们也同时拥有了另一端。

(选自2014年第1期《散文》,有删改)

10.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描绘树木、杂草、野草的繁盛景象?

11.第⑥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12.结合全文,探究第⑤段中“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句的丰富内涵。

【回答】

10.①将上文的“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具体化;②丰富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的存在形式——猫、*代表了动物,树木等则代表了植物;③以恶劣生存环境下树木、野草、杂草的繁盛,揭示生命简单而野蛮的本质;④以繁盛的生命不被人承认,迟早要被人割除和改造的事实,表现出人对生命本质的肤浅的认识。

11.①比喻,以“房间”喻指人类狭小的生命视野;②比拟(或拟人),赋予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情感,体现世界的包容*;③排比,一方面将“无比宽容”具体化,另一方面,告诉人们应让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的存在状态;④对比,在世界对待生命的态度和人类对待自己的态度对比中,呈现人类行为的可悲。

12.体现作为人的“我”对亲情的关注;③以废弃厂房中“不被承认”的生命,体现作为人的“我”对生命价值的关注;④以小*长大后是否会继续流浪,体现作为人的“我”对安宁生活的关注。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描绘树木、杂草、野草的繁盛景象?”这是考查段落作用。“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许多的野草。只是这生命不被承认,迟早有一天它们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为与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所匹配的景观。”组织*一定要结合文本,由这句可以知道,作者描绘树木、杂草、野草的繁盛景象将上文的“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具体化;以繁盛的生命不被人承认,迟早要被人割除和改造的事实,表现出人对生命本质的肤浅的认识。同时丰富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的存在形式——猫、*代表了动物,树木等则代表了植物;和主旨相关联,则是以恶劣生存环境下树木、野草、杂草的繁盛,揭示生命简单而野蛮的本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二、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冷的气氛。三、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格特征等等。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森、荒凉的景*,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社戏》描写了*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变得*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四、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比如本题就是以恶劣生存环境下树木、野草、杂草的繁盛,揭示生命简单而野蛮的本质。五、交代背景。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萧条荒寂的现实冬景图,也是当时*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士活动的典型环境。《小橘灯》一文写了“天*越发*沉了”、“窗外浓雾里迷蒙的山景”、“黑暗潮湿的山路”等,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重庆的*气候同这天气一样*沉黑暗。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⑥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首先回到文中找到句子“然而在计算收入和个人颜面的房间之外,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生灵,让它生,让它快活,让它以本能延续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裁定它的本质,羁押它的未来。”然后逐句分析,找出修辞手法,写出作用。以“房间”喻指人类狭小的生命视野;运用比拟(或拟人),赋予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情感,体现世界的包容*;三个“让”构成排比,一方面将“无比宽容”具体化,另一方面,告诉人们应让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的存在状态;做对比,在世界对待生命的态度和人类对待自己的态度对比中,呈现人类行为的可悲。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于常用的修辞手法。考生要系统记忆。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对事物的*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探究第⑤段中“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句的丰富内涵。”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是考查句子内涵。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来答题,“这些疑问”要到上文中找,分别是:在城市中流浪的猫们是否会幸福;小猫是否能和猫妈妈团聚;废弃厂房中“不被承认”的生命;小*长大后是否会继续流浪。“自我关怀”由上文的疑问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以在城市中流浪的猫们是否会幸福,体现作为人的“我”对幸福的关注;以小猫是否能和猫妈妈团聚,体现作为人的“我”对亲情的关注;以废弃厂房中“不被承认”的生命,体现作为人的“我”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以小*长大后是否会继续流浪,体现作为人的“我”对安宁生活的关注。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画线句子含义解题方法: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本题中“漾出”“织进”用了比拟(或炼字),形象生动,又以联想,化实为虚,虚实结合,将深情融于画意,由眼前梅表达对外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含蓄蕴藉,韵味悠长。5.注意句子中有特*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关键词为“这些疑问”。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本题就是结合上文,打出句子的深层含义,就是对幸福、亲情、生命价值的关注。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