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上游和源头。对于这个地...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上游和源头。对于这个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上游和源头。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风烟俱净,天山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桐庐的几天,与富春*时即时离,每次相逢也都是不同的河段,但不论是在哪里,只要看到一泓碧绿的*水,这些几十年前已背诵如流的句子,就会又一次鲜明活泼地跳进脑海。

诗画不分家。富春*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两岸的初秋景*。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山景*。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8.下列句子中的冒号与文中冒号作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在他眼里,它们的确不存在,他只看见那座最高的山。爱书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

C.庄周梦蝶,醒来自问:“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我是喜欢独处的,不觉得寂寞。我有许多事可做:读书,写作,回忆,遐想,沉思,等等。19.试分析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回答】

18. A (表总结上文,其余都是提示下文。)

19.比喻或暗喻。(1 分)“涛声”化成“韵脚”,“浪花”晕染成“画”,(1 分)生动形象,表现富春*富于诗情画意的*山景*,能激发人的艺术*,是诗画之源。(2 分,大意对即可)

20.①句式上:原文使用了短句形式,节奏明快,和前文*一致。改成长句显得突兀; (2 分)②内容上:原文使用了“参差隐现”,能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身影的若隐若现和景*的朦胧之感,从而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改写后的句子删掉了“参差隐现”,无此表达效果。(2 分)

知识点:标点符号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