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奇遇莫言1982年秋天,我从傈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奇遇莫言1982年秋天,我从傈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傈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梁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静。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官吗?你是*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

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莫言似乎特别钟情于故土上那片红高梁,在本文中,我们又看到了那片红高粱,它们依然是那样神秘,沉寂中充满着躁动。

B.作者走夜路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他为碰到好鬼三大爷而庆幸,于是他在文中称赞鬼神,说他和蔼可亲,以致谢意。

C.作者儿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让人听后牙齿打战,一身冷汗,而“奇遇”将这种恐惧心理推向极端,让作者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鬼不可怕。

D.作者在第二段中写从庄稼地里传来的蝈蝈的叫声,是为了以动衬静,突出当时环境的*森沉寂,也影*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鬼故事”和“奇遇”作铺垫。

E.人鬼之间,孰善孰恶,孰亲孰疏,并无定规。为人者,心怀鬼胎,其害甚于鬼;为鬼者,与人为善,死不赖账、讲信用。

8.请就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作简要分析。

9.小说中哪些细节揭示了“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10.结合小说内容和现实,说说你怎么理解结尾处作者说“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回答】

7.EA(E3分,A2分,B1分。)

8.①渲染幽森恐怖的气氛。土路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庄稼茂密、月光朦胧,偶尔传来夜游动物的叫声,让人感觉到凉森森的,营造了一个幽森、静寂、恐怖的气氛。②烘托人物的恐怖心理。环境越幽森,人走在这样恐怖的土路上,越提心吊胆,心里越恐怖。③为后文写“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作铺挚。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夜行,“我”才会想起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④这段写夜景恐怖的环境描写与后文的“奇遇”形成对比。夜晚虽恐怖,但奇遇的鬼并不可怕,从而说明鬼并不可怕,真正害人的还是人。

9.①“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一个“闪”字暗示了赵三大爷的“特殊”身份。②“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离我三五步处站住”暗示了赵三爷和我的距离。③我的钱不能用。④“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冷的玛瑙烟袋嘴”,“*冷”一词也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⑤“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惊讶”一词也可知赵三大爷已成鬼魂。⑥“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可见父亲内心的疑惧。

10.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心怀鬼胎,其害甚于鬼的人的批判,寄寓了作者希望人人都能与人为善的愿望。②联系现实:略。

【解析】

7.

试题分析:B项,“他为碰到好鬼三大爷而庆幸”文中无信息;作者“在文中称赞鬼神,说他和蔼可亲”的目的是说明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C项,说“‘奇遇’将这种恐惧心理推向极端”错误,是“鬼故事”与“奇遇”形成鲜明对比,让作者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鬼不可怕。D项,无“影*”之意;也非为“‘奇遇’作铺垫”。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

8.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知道这是一段环境描写,因此,需要从一般环境描写作用的几个角度考虑。从内容上来说,“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反映了高密故乡特有的浓郁的环境特征,写出了环境的幽静,渲染了一种寂静、*森的、令人害怕的氛围,从结构上来说,前后文照应,同时为下文赵三大爷的出现作了一个铺垫。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和段落的作用,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本文所考查的是自然环境的作用,解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从内容上看,渲染了*森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从结构上看,为下文赵三大爷的出场做了铺垫,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品的伏笔,文中“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信息是在小说结尾处揭示出来的,提示考生,*要从全文寻找。考生可从赵三大爷本人和其他人的反应两个角度筛选信息。从赵三大爷的角度看,可筛选出他的穿着、语言、动作行为等不同于正常人的地方;从其他人的反应角度看,可分析知情者——父亲、母亲的反应,然后逐一整理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伏笔”是小说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本题所考查的伏笔是前文为后文埋伏下的线索,考生解答时只需仔细阅读与赵三大爷相关的段落,就可以筛选出有用信息,组织出*。

10.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再联系现实进行分析。本题所给句子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揭示并深化主旨的作用。从文中来看,“鬼”指的是像赵三大爷一样的淳朴、讲诚信的“鬼”,而“人”是“比鬼要厉害”的人,这里的“人”应是指那些有害人之心的坏人。作者写小说是要给人看的,是用来反映现实*醒世人的,那么作者这样说的目的就比较明确了,作者批判不如“鬼”的人,希望人没有害人之心,希望人与人之间*友善。联系现实,可侧重于对现实生活中违背道德行为的批判。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题,借用文本中的一句话来探究小说的主旨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解读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全文找到论据,必须有理有据。绝不可以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有:①观点+文本。这种标志*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②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③文本+现实+观点。标志*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